方劑組成解釋
三清神異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身體及增強免疫力。在其組成中包含烏頭,這一選擇雖然引起一些討論,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烏頭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烏頭性溫,能夠散寒止痛,對於風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此外,烏頭還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對於改善血液循環及緩解肌肉痠痛有一定的幫助。
在三清神異丹中,烏頭的作用不僅是調和其他藥材,更是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透過與其他藥材的搭配,烏頭的效果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從而達到改善氣血、強化元氣的目的。然而,烏頭使用需謹慎,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過量或不當使用造成的副作用。綜上所述,烏頭在三清神異丹中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藥的辯證施治思想,促進了整體健康的提升。
「三清神異丹」方劑中包含巴豆,其主要原因在於巴豆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有效清除腸胃積滯,達到通便排毒的效果。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能強力瀉下,並能消積化滯,驅除寒濕。在「三清神異丹」中,巴豆的加入有助於治療因積食、痰濕、寒凝等因素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祕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
然而,巴豆藥性峻烈,使用需謹慎,不可自行服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出現腹痛、腹瀉、噁心等副作用。
三清神異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化氣的功效。方劑中若有寒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乾薑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陽氣不足所導致的症狀。
- 協同其他藥物功效:乾薑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與溫陽補氣的藥物配伍,可以加強溫陽補氣的效果;與理氣化痰的藥物配伍,可以促進氣機疏通,化解痰飲。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清神異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偏正頭風頭痛」及「傷食積滯」,其應用特點如下:
- 頭痛證治:以「偏正頭風」為主,此類頭痛多因風寒外襲或氣血瘀阻所致,方中藥物辛溫走竄,能散寒通絡,尤其針對寒邪凝滯、經脈不通之痛症。
- 傷食積滯:透過巴豆等峻下消積之性,配伍乾薑溫中,可攻逐腸胃積滯,適用於飲食不化、脘腹脹滿之證。
服法強調「因病而異」:頭痛以酒行藥力,傷食則以原物(所傷之食類)煎湯送服,體現「引經報使」的用藥思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川烏(生用):
- 辛熱大毒,善逐風寒、通經止痛,《本草綱目》謂其「主大風頑痹」,尤其適用於寒濕或風邪阻絡之頭痛。生用效力更猛,但需慎重配伍。
- 巴豆(去油):
- 峻下冷積,去油後減緩瀉下之烈性,但仍保留其「斬關奪門」之力,能破沉寒痼冷、攻痰逐積。與乾薑同用,可制其寒毒,專攻腸胃積滯。
- 乾薑(炮):
- 炮製後溫中守而不走,既可助川烏散寒,又能緩和巴豆之峻猛,保護脾胃陽氣,避免攻伐太過。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溫通攻逐並行:全方以辛熱藥物為主,寒證頭痛(風寒或寒凝)或冷積傷食者適用。
- 動靜結合:巴豆攻瀉、川烏走竄,乾薑固守中焦,形成「攻不傷正」之勢。
- 朱砂為衣:取其鎮心安神之效,或防川烏、巴豆之毒性上擾心神。
四、治療機推論
此方通過「辛溫開泄」之法:
- 治頭痛:川烏散寒通絡,酒送服助藥力上行,驅頭面風寒之邪。
- 治傷食:巴豆攻積導滯,配合乾薑溫運中焦,促使積食下行。
唯方中藥性峻烈,須嚴格控制劑量與適應證,非實寒痼疾不可輕用。
傳統服藥法
川烏(生用)1兩,巴豆(去油)1兩,乾薑(炮)2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急性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5-7丸,頭痛、遍身疼、傷風,好酒送下;傷食,原物湯送下。量人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清神異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清神異丹,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 組成:川烏(生用)1兩,巴豆(去油)1兩,乾薑(炮)2兩。 主治:偏正頭痛及傷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