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備急散

三物備急散

SAN WU BEI J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卷下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2.0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10%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物備急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其瀉下作用強勁,可迅速清除腸道積熱,緩解便祕,並可有效降低體溫。此外,大黃對多種病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改善患者的症狀。

因此,在三物備急散中加入大黃,旨在快速清除體內熱毒,緩解便祕,並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三物備急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該方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出現嘔吐、腹痛、畏寒、四肢冰冷等症狀。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上述症狀。
  2. 止嘔止瀉: 乾薑具有止嘔止瀉的作用。對於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瀉,乾薑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腹瀉症狀。

總之,乾薑在三物備急散中起到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

三物備急散由巴豆、芒硝、甘遂三味藥組成,巴豆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峻下逐水: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消積、逐水的作用。在三物備急散中,巴豆與芒硝、甘遂相伍,共奏峻下逐水之功,迅速排出體內積水,解除水腫,治療急症。
  2. 破積消癥:巴豆對於水腫伴有腹脹、胸悶等症狀,可起到破積消癥的作用。巴豆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消除積滯,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物備急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外台秘要》引《宮泰方》,主治「卒死客忤」(突發昏厥、中惡)、「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等急症,屬寒實積滯、氣機驟閉之證。其證特點為:

  1. 暴病急症:如「停屍卒死」,突發意識喪失,氣機閉塞。
  2. 寒實內結:因寒邪或冷積阻滯,見腹滿劇痛、氣急口噤。
  3. 上下不通:氣逆喘息、飲水不消,甚則二便閉塞,壅遏欲絕。

古人取其「斬關奪門」之力,用於寒實積滯、氣血驟停之危候,使「吐下並行」,開通氣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僅三味,皆峻烈之品,合而為「攻逐寒積」之猛劑:

  1. 巴豆(去皮心,熬研如脂)

    • 性味:辛熱大毒,峻下冷積。
    • 作用:破沉寒痼冷,通閉塞,利痰涎,為「開通氣道、瀉下冷積」之首藥。
    • 原理:其辛熱助乾薑溫陽,其瀉下助大黃通腑,使寒邪積滯從下而泄。
  2. 乾薑

    • 性味:辛熱,溫中散寒。
    • 作用:助巴豆驅散寒邪,防止大黃寒涼傷陽,兼溫脾以助運化。
    • 原理:寒積非溫不化,乾薑與巴豆相配,形成「溫攻」之力。
  3. 大黃

    • 性味:苦寒,瀉下通腑。
    • 作用:與巴豆協力攻下,蕩滌腸胃積滯,兼制巴豆過熱之性。
    • 原理:「通因通用」,寒積得溫則散,得瀉則出,大黃導邪下行。

三藥配伍之關鍵

  • 寒熱並用:大黃性寒,反佐巴豆、乾薑之熱,防過燥傷陰,共成「溫下」之劑。
  • 攻逐同施:巴豆走而不守,大黃守而不走,一急一緩,使邪速去而正不傷。
  • 升降並行:巴豆可吐可下,大黃專於降泄,乾薑溫中斡旋,令氣機復常。

總結
此方專為「寒實閉證」而設,以巴豆為君,開通閉塞;乾薑為臣,溫散陰寒;大黃為佐,導滯下行。三藥合力,使「寒積得溫則散,壅滯得瀉則通」,故能救急於頃刻,主治暴病卒死、寒積腹痛等危急之候。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乾薑1兩,巴豆1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納中,合治一千杵,為散,密器中貯之,莫令泄。
若中惡客杵,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3-4大豆許,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嚥,須臾當愈;如末愈,更與3大豆許,當腹中鳴,即吐下便愈;若口噤,亦
三味備急散(《外台》卷十引《宮泰方》)、備急散(《得效》卷十)、大黃散(《普濟方》卷一六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物備急散,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大黃1兩,乾薑1兩,巴豆1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主治:卒死客忤,大熱行極,上氣喘逆,心腹諸卒暴百病,飲水過多,衝咽不即消,呼吸喘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