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散

烏頭散

WU T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5.5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21%
腎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散中包含烏頭,乃因其藥性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痙之效。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部,其主治風寒濕痺、關節疼痛、齒痛、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烏頭藥性峻烈,有毒,故臨牀應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烏頭散中,烏頭通常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療效。例如,與桂枝、附子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與川芎、白芷等藥材配伍,可加強祛風止痛的作用。

烏頭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烏頭性寒,易傷陽氣,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佐以烏頭,平衡藥性,避免寒邪直中脾胃。

二、 助藥力:乾薑辛溫,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烏頭藥效的發揮,使藥力更為順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頭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解毒緩和: 烏頭散以烏頭為君藥,性峻烈,毒性較強。甘草性甘平,能解烏頭毒性,緩和其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而傷正氣,使藥力更加平和。

二、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烏頭散中各味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頭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蚛牙痛」,即因風邪侵襲或蟲蛀(中醫概念中的「蟲」多指濕熱腐蝕或風火攻牙)所致的牙痛。其特徵多為陣發性劇痛,或伴牙齦腫脹,或牙根鬆動,屬風寒濕邪鬱而化熱、氣血壅滯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烏頭(炮,去皮)

    • 烏頭性味辛熱,有大毒,炮製後毒性降低,善祛風散寒、溫經止痛。
    • 其辛烈之性能驅逐風寒濕邪,暢通經絡,尤長於治風寒侵襲之頑固疼痛(如風蚛牙痛屬寒凝或寒熱錯雜者)。
  2. 臣藥:川楝子

    • 性味苦寒,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痛,傳統用於濕熱蟲積所致的痛證(如牙痛、疝痛)。
    • 在此方中,既可制約烏頭之燥熱,又能針對「蟲蛀」病機,清解濕熱鬱火。
  3. 佐藥:檳榔、木香

    • 檳榔:辛散苦降,行氣破滯,兼能殺蟲。助川楝子疏通氣機,散結止痛。
    • 木香:辛溫行氣,醒脾化濕,與檳榔協同調暢氣血,緩解牙齦腫脹及氣滯作痛。
  4. 使藥:鹽

    • 鹽水送服可引藥入腎(齒為骨之餘,腎主骨),兼能清熱涼血,緩解局部腫痛。

三、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祛風散寒」為主,兼「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為輔,體現「寒熱並用、標本兼治」的思維:

  • 烏頭與川楝子:一熱一寒,相制相成,既散風寒又清濕熱。
  • 檳榔與木香:行氣導滯,助藥力直達病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全方通過溫通、清解、行氣三法,共奏驅風止痛、消腫殺蟲之效。

四、延伸思考

此方適用於「風寒挾濕熱」型牙痛,若純屬陰虛火旺或實熱壅盛者,則非所宜。方中烏頭雖經炮製,仍須嚴格遵循傳統煎服法(如久煎減毒),然此處不贅述細節。

傳統服藥法


烏頭3兩(炮,去皮),川楝子1兩半,檳榔1兩,木香1兩。上為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鹽1捻,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散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疥癬胃及十二指腸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白喉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鏈球菌性咽喉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川烏頭3分(去皮臍,生用)。 主治:風腰腳冷痹疼痛。

烏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六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川烏頭1枚(炮,去皮臍)。 主治:下虛氣就上,風毒攻牙,齒宣動,疼痛虛浮。

烏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八引《博濟》。 組成:烏頭2枚(生者,去皮臍,坐正角炙),乾薑(生用,去皮)1棗子大,甘草1棗子大。 主治:風蚛牙痛。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川烏頭半兩,藜蘆半兩,白礬灰半兩,馬腸根半兩,石菖蒲半兩,硫黃半兩(細研),杏仁半兩(去皮),苦參半兩(銼),膩粉半兩。 主治:濕疥,常有黃水,瘙癢不絕。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黃芩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當歸3分(銼,微炒),細辛3分,白朮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漢防己3分,天雄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風氣入腹,拘急切痛,煩悶不可過時。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莽草1兩(微炙),雄黃1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細辛半兩,桂心半兩。 主治:風走註疼痛,及手足拘急,頭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