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散
WU TO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六十八引《博濟》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散中包含烏頭,乃因其藥性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痙之效。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部,其主治風寒濕痺、關節疼痛、齒痛、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烏頭藥性峻烈,有毒,故臨牀應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烏頭散中,烏頭通常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療效。例如,與桂枝、附子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與川芎、白芷等藥材配伍,可加強祛風止痛的作用。
烏頭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烏頭性寒,易傷陽氣,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佐以烏頭,平衡藥性,避免寒邪直中脾胃。
二、 助藥力:乾薑辛溫,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烏頭藥效的發揮,使藥力更為順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頭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解毒緩和: 烏頭散以烏頭為君藥,性峻烈,毒性較強。甘草性甘平,能解烏頭毒性,緩和其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而傷正氣,使藥力更加平和。
二、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烏頭散中各味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烏頭散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烏頭:性辛、溫,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狀。
乾薑:性溫、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裏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主治功效:
烏頭散主要用於治療因風邪而發生的牙痛。具有散風寒、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烏頭散中的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裏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烏頭散中的三味藥物合用,可以起到散風寒、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從而治療因風邪而發生的牙痛。
總結:
烏頭散是由烏頭、乾薑、甘草三味藥物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散風寒、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因風邪而發生的牙痛。烏頭散中的三味藥物合用,可以起到散風寒、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從而治療因風邪而發生的牙痛。
傳統服藥法
烏頭3兩(炮,去皮),川楝子1兩半,檳榔1兩,木香1兩。上為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鹽1捻,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散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川烏頭3分(去皮臍,生用)。 主治:風腰腳冷痹疼痛。
烏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六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川烏頭1枚(炮,去皮臍)。 主治:下虛氣就上,風毒攻牙,齒宣動,疼痛虛浮。
烏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八引《博濟》。 組成:烏頭2枚(生者,去皮臍,坐正角炙),乾薑(生用,去皮)1棗子大,甘草1棗子大。 主治:風蚛牙痛。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川烏頭半兩,藜蘆半兩,白礬灰半兩,馬腸根半兩,石菖蒲半兩,硫黃半兩(細研),杏仁半兩(去皮),苦參半兩(銼),膩粉半兩。 主治:濕疥,常有黃水,瘙癢不絕。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黃芩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當歸3分(銼,微炒),細辛3分,白朮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漢防己3分,天雄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風氣入腹,拘急切痛,煩悶不可過時。
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莽草1兩(微炙),雄黃1兩(細研),朱砂1兩(細研),細辛半兩,桂心半兩。 主治:風走註疼痛,及手足拘急,頭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