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滾丸

油滾丸

YOU GU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9%
大腸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腎經 8%
小腸經 5%
心經 5%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油滾丸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五靈脂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油滾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五靈脂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散寒止痛:五靈脂亦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五靈脂能溫經散寒,緩解疼痛。油滾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性藥物,五靈脂的加入能起到中和寒性,避免寒凝滯留,加強止痛效果。

油滾丸方劑中包含雷丸,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驅蟲止癢: 雷丸味辛、苦,性溫,具驅蟲止癢之效。對於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濕疹等,有明顯療效。
  2. 消腫止痛: 雷丸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油滾丸中加入雷丸,可針對其治療的病症,發揮驅蟲止癢、消腫止痛等多重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油滾丸中含有巴豆,乃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達到通便的效果。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能燥濕化痰、消積導滯,對於腸胃積滯、脘腹脹滿、便祕等症有較好療效。但巴豆毒性較強,使用時應謹慎,需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服用或過量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油滾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痰盛咳嗽」、「乳嗽」、「小兒齁(鼻谷)」、「蟲積」等症。痰盛咳嗽指痰濕壅盛所致的咳嗽;乳嗽為小兒哺乳期之咳嗽;「齁(鼻谷)」指小兒氣喘痰鳴之狀;蟲積則屬腸道寄生蟲疾患。諸症共通點皆與「痰濕」、「氣機壅滯」或「蟲擾」相關,顯示此方設計目的在於化痰、通滯、驅蟲,尤其適用於小兒痰濕壅盛兼夾蟲積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靈脂(味苦甘性溫)

    • 歸肝經,傳統用於活血化瘀、散結止痛,但《本草綱目》亦載其能「治痰涎挾血成窠囊」,在此方中或取其消痰散結之功,針對痰濕膠結之咳嗽。小兒「齁(鼻谷)」多因痰阻氣道,五靈脂可能助痰濕消散。
  2. 雷丸(味苦性寒,有小毒)

    • 《神農本草經》言其「殺三蟲」,為驅蟲要藥。本方用於蟲積,尤其針對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其苦寒之性亦可清熱,若痰嗽因蟲擾或濕熱而生,雷丸能標本兼治
  3. 巴豆霜(味辛性熱,大毒)

    • 峻下逐水、祛痰利咽,為「斬關奪門」之品。此方取其霜(去油減毒),用量極微(30個製霜後僅存部分),主要借其宣通痰閉之力,與五靈脂協力攻逐頑痰;另可刺激腸道蠕動而驅蟲,但需嚴格控制劑量(丸如芥子大,每次僅3-5丸)。

配伍特色:

  • 痰蟲並治:五靈脂化痰、雷丸殺蟲、巴豆通滯,三者協力解決痰濕與蟲積互結之病機。
  • 峻藥緩用:巴豆雖峻烈,但製霜後毒性減,且丸劑微量,以「油滾井水送服」可能取其潤滑緩衝(油制其燥,井水或助清熱)。
  • 夜間服藥:要求「臨臥」服用,或因蟲積患者夜間活動加劇(如蛔蟲),此時用藥可增強驅蟲效果。

推論此方適用於:
痰濕壅肺兼蟲積」之證,見咳嗽痰多、氣促痰鳴(齁)、脘腹脹痛(蟲擾),體質偏實者。然巴豆、雷丸皆具毒性,必須精確製劑與用量,屬「攻邪為先」的短程方劑。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末)1錢,雷丸(末)1錢,巴豆30個(去皮膜,取霜)。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
每服3-5丸,臨臥油滾井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用於孕婦及兒童。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油滾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五靈脂(末)1錢,雷丸(末)1錢,巴豆30個(去皮膜,取霜)。 主治:痰盛咳嗽,及乳嗽。小兒齁(鼻谷),及蟲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