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搐散中包含天麻,主要由於其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之效。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能疏通經絡,消除肝風內動,對於因肝風內動引發的抽搐、痙攣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天麻還具有鎮痛作用,可緩解因風邪入絡導致的頭痛、頭暈等症狀。
因此,定搐散中加入天麻,旨在平肝熄風、止痙鎮痛,達到治療抽搐、痙攣等症狀的效果。
定搐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引發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鎮靜安神、緩解痙攣的作用。
- 化痰散結:天南星亦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可以清除痰濁,解除痰濁阻滯經絡而導致的抽搐等症狀。
總而言之,天南星在定搐散中起到平肝熄風、化痰散結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痰濁阻滯引發的抽搐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定搐散中包含全蠍,乃因其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
全蠍善於治療因肝風內動引起的各種痙攣抽搐,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癇等。其寒性可清熱解毒,鹹味可軟堅散結,並能通絡止痛,緩解因痙攣引起的疼痛。因此,定搐散中加入全蠍,旨在以其清熱熄風、通絡止痛之效,達到治療痙攣抽搐的功效。
中藥方劑[定搐散]的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強效的安神、鎮痙作用。硃砂能夠有效地減少由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痙攣引起的症狀。在[定搐散]中,硃砂的添加有助於提升方劑的安神鎮痙效果,對於改善由痙攣或抽搐引起的問題有顯著的療效,但由於其毒性,使用時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定搐散中使用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止痙定搐:代赭石性寒,味甘澀,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驚止痙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風內動、驚厥抽搐等症狀。
- 降逆止嘔,和胃止呃:代赭石還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呃的作用,可針對因肝風上擾、胃氣上逆而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輔助治療定搐散的整體功效。
綜上所述,代赭石在定搐散中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控制驚厥抽搐,還能緩解伴隨的嘔吐、呃逆等症狀,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定搐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定驚: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定驚、止痙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盛、肝風內動引起的驚癇、抽搐等症狀,雄黃可起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達到止痙定搐的效果。
- 驅邪避穢:古人認為雄黃具有辟邪、驅蟲、避穢的功效,可以驅除邪氣,防止外邪入侵。在治療驚癇時,常將雄黃與其他藥物配伍,以達到驅除邪氣、鎮靜安神的作用。
定搐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乳香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定搐散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其病機多為肝風內動,血脈瘀阻,導致筋脈拘攣、四肢抽搐。乳香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解除痙攣,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止搐安神之效。
- 消腫散結: 乳香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驚風發作時,患兒常伴有頭部脹痛、頸項強直等症狀,乳香能消散瘀血、解除腫脹,緩解頭部不適,改善患兒的臨牀症狀。
「定搐散」方劑中包含「白花蛇」,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痙: 白花蛇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導致的抽搐痙攣,白花蛇可起到平息肝風、舒筋活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定搐止痙的效果。
- 化瘀止痛: 白花蛇還有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絡導致的疼痛麻木,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花蛇在「定搐散」方劑中,起到了祛風止痙、化瘀止痛的作用,是治療痙攣抽搐的重要藥材之一。
定搐散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蜈蚣的藥性:
蜈蚣性寒,味辛,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其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痰濁阻絡引起的抽搐、痙攣、麻痺、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方劑主治:
定搐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症狀包括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蜈蚣的祛風止痙功效,可以有效控制抽搐,而其通絡止痛功效,則有助於改善因痰濁阻絡引起的疼痛和麻痺。
綜上所述,蜈蚣的藥性與定搐散主治的疾病症狀相契合,因此成為方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定搐散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開竅,鎮驚止搐:冰片性寒,味辛,入心經,具有清熱開竅、鎮驚止搐之效。對於因熱邪入絡、神魂失守而引起的抽搐、驚厥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恢復神志、止息抽搐。
- 外用散寒止痛:冰片亦可外用,具有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局部疼痛、腫脹,冰片能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
因此,定搐散中加入冰片,不僅能清熱開竅,鎮驚止搐,更能起到外用散寒止痛的作用,綜合治療因熱邪或寒邪所致的抽搐、疼痛等症狀。
定搐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是因為麝香具有以下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對於因氣血不通、痰濁阻滯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活血通絡: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因此,定搐散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改善抽搐、痙攣等症狀,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搐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定搐散」主治「小兒急驚,四證八候并作」。
- 小兒急驚:指小兒驟發抽搐、神昏、熱盛等急性驚風證候,多因風、熱、痰、火內擾,引動肝風所致。
- 四證八候:
- 四證:指驚(恐慌不安)、風(抽搐)、痰(喉中痰鳴)、熱(高熱)。
- 八候:傳統描述驚風發作時的八種表現,如搐(抽搐)、搦(手足緊握)、掣(肢體牽引)、顫(顫抖)、反(角弓反張)、引(四肢僵直)、竄(目睛上視)、視(直視不轉)。
本方針對急驚風的風痰熱盛、肝風內動之證,以「定驚熄風、化痰開竅」為核心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熄風止痙
- 天麻:平肝熄風,為治驚風要藥,擅長緩解抽搐。
- 蠍梢、赤腳蜈蚣:蟲類藥走竄力強,搜風通絡,熄風止痙;酒炙增強活血通絡之效。
- 白花蛇頭:祛風通絡,定驚止搐,針對風痰阻絡之痙厥。
- 代赭石:重鎮降逆,平肝潛陽,抑製肝風上擾。
2. 化痰開竅
- 白附子、南星(炮):燥濕化痰,祛風解痙,炮製後毒性減緩,更適小兒。
- 雄黃:化痰解毒,助治痰熱蒙蔽清竅。
- 乳香:活血行氣,兼化痰通絡,緩解氣血壅滯。
3. 鎮驚安神
- 朱砂:清心鎮驚,安神定志,針對驚風伴隨的神志不寧。
- 龍腦(冰片)、麝香:芳香開竅,醒神鎮驚,助藥力透達心腦。
4. 配伍特點
- 重鎮與走竅並用:代赭石、朱砂重鎮沉降,配麝香、冰片辛香上行,調暢氣機。
- 蟲類與草本結合:蠍、蜈蚣、白花蛇頭搜風通絡,輔以天麻、南星化痰熄風,標本兼顧。
- 外用與內服協同:金銀薄荷湯送服,薄荷疏風清熱,金銀(可能指金銀花)清熱解毒,增強解表退熱之效。
三、可能功效推論
此方通過多途徑作用於急驚風的關鍵病機:
- 直接抑制抽搐:蟲類藥與天麻協同,迅速鎮靜神經肌肉異常興奮。
- 清除痰熱:南星、白附子化痰,雄黃、朱砂清熱,減少痰熱蒙蔽。
- 調節神志:冰片、麝香開竅醒神,改善昏迷或煩躁。
整體體現「急則治標」原則,針對急驚風的風、痰、熱、驚四證並治,迅速控制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天麻半兩,白附(炮)半兩,南星(炮)半兩,蠍梢(炒)1分,朱砂1錢,代赭石1兩(米醋淬銀7次),雄黃1錢,乳香1錢,白花蛇頭1分(酒炙),赤腳蜈蚣1條(酒炙),龍腦1字,麝香1字。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金銀薄荷湯送下;或煉蜜為丸,調服亦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嗜睡、頭暈等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依賴。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 有出血傾向、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搐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赤蜈蚣(大者)1條(酒浸,炙),麻黃(去節)1錢,南星(炮)1錢,白附子1錢,直僵蠶(炒)1錢,羌活1錢,代赭石(煅,醋淬7次)1錢,蠍梢1錢,川薑黃1錢,麝半錢,朱砂1錢。 主治:定搐。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定搐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 組成:天麻半兩,白附(炮)半兩,南星(炮)半兩,蠍梢(炒)1分,朱砂1錢,代赭石1兩(米醋淬煅7次),雄黃1錢,乳香1錢,白花蛇頭1分(酒炙),赤腳蜈蚣1條(酒炙),龍腦1字,麝香1字。 主治:小兒急驚,四證八候並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