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紅銅片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硫磺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散寒祛濕、消毒排毒的功效。這使其成為治療一些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疾病,如癤瘡、疔瘡等的理想成分。
其次,硫磺中的活性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幫助改善局部血流,促進癒合,減輕炎症。這對於紅銅片的療效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最後,硫磺的抗菌特性增強了方劑的排毒功能,可以有效抑制病原體的生長,進一步提升紅銅片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硫磺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紅銅片的療效,也使其在應對各類皮膚病變時更加全面。
紅銅片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出血,減少血量流失。
-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消炎止痛,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加速傷口癒合。
白礬與紅銅片配合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消炎、止痛的功效,對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紅銅片方劑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平肝潛陽: 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之功效。紅銅片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症,代赭石可有效平息肝陽,改善頭部症狀。
- 止嘔降逆: 代赭石還具有止嘔降逆的作用。紅銅片中常加入代赭石,可有效緩解因肝陽上亢或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主治功效
紅銅片:中醫方劑治療油膿窩瘡
中藥方劑「紅銅片」,主要成分為硫磺、白礬、代赭石,主治功效為油膿窩瘡。
硫磺
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常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硫磺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
白礬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代赭石
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其中,通經止血是代赭石的主要功效之一,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代赭石的平肝息風功效也較為顯著,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火盛等症。此外,代赭石還有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紅銅片」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主治油膿窩瘡。
傳統服藥法
硫黃4兩,明礬2錢,紅砒5分,土朱1錢。
上為細末,將藥入鍋內熔化,傾出,做成錠子。
每用以毛鉢用香油磨下,塗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銅片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紅銅片,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硫黃4兩,明礬2錢,紅砒5分,土朱1錢。 主治:油膿窠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