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七寶丹

JIN SHI QI BA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22%
脾經 15%
肺經 11%
胃經 11%
心包經 6%
腎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氏七寶丹中含有蛇含石,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蛇含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抵禦外邪入侵,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2. 化瘀止痛: 蛇含石入肝經,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蛇含石的加入,可增強金氏七寶丹的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之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金氏七寶丹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嘔止眩: 代赭石性平味甘,入肝、脾經,具有鎮嘔止眩之效。方中加入代赭石,可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肝氣不舒所致的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調和脾胃、安神止眩的效果。
  2. 降逆止呃: 代赭石還具有降逆止呃的作用,可抑制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方中加入代赭石,可有效緩解呃逆症狀,使氣機順暢,達到和胃降逆之目的。

金氏七寶丹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二:

  1. 化痰止咳: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痰多、咳喘、咯痰不爽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祛風止痛: 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狀。

需要強調的是,天南星性溫燥,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使用導致口乾、咽燥、便祕等副作用。

金氏七寶丹方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止痙: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痙攣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
  2. 溫陽散寒: 白附子可溫陽散寒,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入侵引起的脾胃虛寒、腹痛、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金氏七寶丹以多味藥材組成,整體功效以溫陽化痰、祛風止痙為主,白附子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的溫陽散寒、祛風止痙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金氏七寶丹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昏迷、神志不清、中風等症狀,麝香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2. 活血止痛: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金氏七寶丹中添加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氏七寶丹中加入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2. 解毒消腫: 硃砂亦能解毒消腫,對於一些外傷感染、疔瘡腫毒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或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汞中毒,因此需謹慎使用,並遵醫囑。

主治功效


金氏七寶丹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或生於手足節彎處。不知治法。恐成痼疾。須於毒腫起時。即剝蝦蟆皮貼之。內服敗毒藥。則毒移於他處矣。金氏七寶丹」,可以推測金氏七寶丹應與解毒消腫相關。

結合藥方組成分析:

  • 蛇含石:消炎止痛、解毒殺菌,對應古文中的「毒腫」。
  • 代赭石:雖然主要功效為調節血壓、改善心律不整,但其性寒,亦有助於清熱。
  • 天南星:化痰散結,可能有助於消散腫塊。
  • 白附子: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有助於改善局部循環,消除腫脹。
  • 麝香:開竅醒腦、行氣活血,加速氣血運行,促進毒素排出。
  • 硨砂:安神定志、清熱解毒,進一步加強解毒之效。

治療原理推測:

金氏七寶丹通過多種藥物配伍,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其中,蛇含石、硨砂直接針對「毒」進行清除;白附子、麝香通過活血通絡,促進局部循環,加速毒素代謝和排出;天南星則可能針對腫塊進行消散。古文提及的「敗毒藥」可能與金氏七寶丹有類似的功效,兩者配合使用,內服外敷,可以更有效地治療「毒腫」。

總結:

金氏七寶丹主要針對毒腫進行治療,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等途徑,達到消除病灶、防止病情惡化的目的。其藥物組成也印證了這一點,多味藥物均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此方亦符合古籍所載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傷風,疳病,食積,風痰,氣喘,夜啼」,這些症狀多與熱毒、痰濕、氣血不暢有關,而金氏七寶丹正好可以對應治療。

傳統服藥法


蛇含石6兩,代赭石6兩(上以銀罐盛貯,炭火內燒紅,陳米醋淬,其細者自沈醋底,粗者撈起再煅再淬,以完為度,研極細末),大南星4兩(薑汁煮透),白附子5錢,麝香1錢5分,朱砂5錢(為衣),金銀箔不拘多少(亦同為衣)。
上為細末,於端午正午時用米粽入臼搗爛為丸,如芡實大。用微火烘燥,瓦瓶盛之,密封勿泄氣。
以生薑1片,薄荷1團,竹葉7片,燈草1團為引服。
藥性惟鎮心卻痰,一味墜下,凡痘疹盛行時不宜遽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四肢抽搐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金氏七寶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蛇含石6兩,代赭石6兩(上以銀罐盛貯,炭火內燒紅,陳米醋淬,其細者自沉醋底,粗者撈起再煅再淬,以完爲度,研極細末),大南星4兩(薑汁煮透),白附子5錢,麝香1錢5分,朱砂5錢(爲衣),金銀箔不拘多少(亦同爲衣)。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傷風,疳病,食積,風痰,氣喘,夜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