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保生錠子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在保生錠子中,天南星主要用於化痰止咳、消腫止痛,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保生錠子方劑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白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陽虛寒凝所致的肢冷畏寒、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脈微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保生錠子主治寒邪入體,陽氣虛衰所致的各種疾病,白附子作為其主要成分,可起到溫陽回陽的作用,改善患者的陽氣不足,提高抵抗力。
- 祛風濕,止痛: 白附子兼具祛風濕、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四肢關節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保生錠子除了溫陽回陽之外,也能兼顧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白附子在此發揮着重要的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白附子在保生錠子中發揮着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祛風濕、止痛的多重功效,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生錠子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火旺盛、失眠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因為硃砂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在中醫理論中,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夠清心火、安神祛邪,對於心煩、失眠等症狀有顯著的調理作用。
此外,硃砂中含有的重金屬成分,也提供了一定的藥理作用,可以幫助消除心火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在保生錠子的綜合配方中,硃砂不僅有助於增強整體療效,還能平衡其他成分的作用,使方劑更為和諧。
然而,使用硃砂時需注意劑量,過量可能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臨牀使用中,應遵循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與效果。
保生錠子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心神不寧、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麝香能迅速打開心竅,恢復意識。
2. 溫通止痛: 麝香亦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緩解疼痛。
因此,保生錠子中加入麝香,旨在提高藥物開竅醒神、溫通止痛的療效,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保生錠子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
- 補益氣血:天麻入肝經,亦能補益氣血,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昏腦脹、肢體乏力等症狀。
因此,保生錠子中加入天麻,旨在通過其平肝熄風、補益氣血的功效,達到改善頭部不適、肢體麻木等症狀的目的。
保生錠子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寒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散風寒、止痛、解表的功效。在保生錠子的方劑中,防風可以幫助驅散外感風寒,同時緩解頭身疼痛等症狀。此外,防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風寒引起的肢體麻木等問題。
總而言之,防風在保生錠子中發揮著重要的解表散寒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等病症。
保生錠子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狀,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止痛消腫的作用。
- 解毒消腫:全蠍亦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蜇傷等症。此外,其消腫作用也能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等。
因此,保生錠子中加入全蠍,旨在發揮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保生錠子中包含羌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保生錠子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羌活能夠驅散寒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保生錠子中含有其他藥物,如川芎、獨活等,與羌活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羌活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並增強其藥力,使治療效果更佳。
保生錠子中添加蛇含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蛇含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對抗外感熱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 利咽止痛: 蛇含石入肺經,能清肺熱,利咽喉,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蛇含石在保生錠子中發揮着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爲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疾病的有效方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生錠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急驚風,痰涎壅盛或抽搦」,即小兒急驚風發作時,出現痰濕壅塞呼吸道、肢體抽搐等症狀。急驚風在中醫屬「肝風內動」,多因外感熱邪或痰熱內蘊,引動肝風,導致神昏、驚厥。方中以鎮驚熄風、化痰開竅為核心,兼顧補益脾氣,標本兼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熄風鎮驚
- 全蠍、白僵蠶:通絡止痙,平息肝風,為治驚風要藥。
- 代赭石、青礞石、蛇含石:質重沉降,鎮驚安神,兼能化痰。其中代赭石降逆氣,礞石攻逐老痰,蛇含石(銅礦石)醋淬後增強鎮肝熄風之效。
- 辰砂(朱砂):清心鎮驚,安神定魄,但須「另研」避免與他藥反應。
化痰開竅
- 黑牽牛:瀉下逐痰,通利二便,使痰熱從下而解。
- 南星、白附子:燥濕化痰,祛風解痙,針對「痰涎壅盛」之標症。
- 牛黃:清心豁痰,開竅醒神,為高熱驚厥常用藥。
扶正固本
-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君子湯基礎):益氣健脾,扶助正氣,防止攻伐過度傷及脾胃。
- 白芍:柔肝緩急,與甘草合為「芍藥甘草湯」,緩解抽搦。
三、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以金石重鎮、蟲類熄風藥為主攻痰熱驚風,輔以補氣藥顧護元氣。
- 劑型設計:製成錠劑便於急症使用,以「麝香熏之」增強開竅之力,象牙印模取其清涼鎮靜之意。
- 炮製講究:如礞石、代赭石火煅水飛,蛇含石醋淬,均為增強藥效並降低毒性。
四、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除急驚風外,或可應用於「癲癇痰厥」「高熱神昏」等痰熱蒙蔽清竅之證,但其重點仍在痰、風、虛三者並治,符合中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白芍1兩,甘草2錢,牛黃2錢,全蠍22個(去毒),白僵蠶24個,黑牽牛16個,南星(當年者)20個,白附子12個,辰砂(另研)2兩,代赭石(火煅,水飛)4兩,青礞石(火煅,水飛)4兩,蛇含石(火煅,用米醋淬49次)4兩。
上為細末,糕糊為錠,用火烘乾,瓷罐盛之。
仍用好麝香同置一處熏之。所用錠印,須用象牙刻者方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生錠子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保生錠子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生錠子,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蟾酥3錢,雄黃2錢。 主治:疔瘡發背體虛,及婦人胎前産後毒淺者。
保生錠子,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巴豆49個(另研,文武火燒熱),金腳信2錢,雄黃3錢,輕粉半匣,硇砂2錢,麝香2錢。 主治:疔瘡,背疽,瘰癧,一切惡瘡。
保生錠子, 出處:《玉機微義》卷五十。 組成:蛇含石4兩(火煅醋淬10數次,研爲極細末),南星1兩(先泡,細切,再炒),白附子(去皮)1兩,朱砂3錢(另研極細),麝1錢。 主治:急慢驚風。
保生錠子,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上。 組成:膽星1兩,白附子1兩,辰砂(水飛)1兩,麝香2錢,天麻5錢,防風5錢,全蠍5錢,羌活5錢,蛇含石(煅7次,水飛)4兩。 主治:急驚風,痰涎壅盛或抽搦。
保生錠子,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四。 組成:人參1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白芍1兩,甘草2錢,牛黃2錢,全蠍22個(去毒),白僵蠶24個,黑牽牛16個,南星(當年者)20個,白附子12個,辰砂(另研)2兩,代赭石(火煅,水飛)4兩,青礞石(火煅,水飛)4兩,蛇含石(火煅,用米醋淬49次)4兩。 主治: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