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授兒科萬病回春丹
MI SHOU ER KE WAN BING HUI CHU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4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使用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如驚厥、昏迷等,麝香能起到迅速開竅、蘇醒的作用。
2. 通經止痛: 麝香還有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小兒腹痛、腸絞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然而,麝香是名貴藥材,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應由專業醫師根據病情和兒童體質,嚴格控制用量。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能清熱解毒,對於小兒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開竅醒神: 冰片芳香開竅,能醒神開竅,對於小兒因熱邪矇蔽心竅引起的昏迷、抽搐、驚厥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冰片還具有止痛、消腫等作用,對於小兒因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包含雄黃,這在中醫藥方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與意義。雄黃,又稱硫化砷,是一種天然礦物,歷史悠久,早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就有記載。它的主要成分含有砷元素,具有殺菌、抗炎和解毒的功效。在兒科方劑中,雄黃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對抗細菌感染,特別是針對一些常見的兒童外科疾病與皮膚問題,如癤腫、流感等。
儘管雄黃有其療效,但其使用需謹慎,因為過量服用可能會引發毒性反應。因此,古代醫家在配方時都會注意劑量的控制,以保證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雄黃也被認為能夠驅寒除濕,這對於體質較弱的兒童尤為重要。總之,雄黃的合理運用,使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在療效上更具多樣性和針對性,為小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保健方案。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加入白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止痙、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小兒風寒、驚癇、痰喘等症,白附子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痙攣,改善呼吸。
然而,白附子亦屬劇毒藥物,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材以減低毒性。方劑中其他藥材的配伍,應能起到解毒、緩和、增效的作用,以確保藥效安全有效。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添加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量: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搐的功效。兒科疾病中,常見肝風內動引發的驚癇、抽搐、頭疼等症狀,天麻能有效平息肝風,緩解這些病症。
- 益氣養血: 天麻同時具有益氣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兒童體質,增強抵抗力,對於一些氣血不足導致的疾病,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天麻在「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發揮著平肝熄風、益氣養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兒童常見病症。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使用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痙止搐: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小兒因風熱、肝火上炎引起的抽搐、驚厥、發熱等症狀,全蠍能有效控制痙攣,緩解病症。
- 活血化瘀:全蠍亦能活血化瘀,對於小兒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情況,全蠍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然而,全蠍屬劇毒藥材,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嚴格控制劑量,方可發揮其藥效,避免毒副作用。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兒科疾病多因風寒侵襲而發,羌活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 通絡止痛,利水消腫: 羌活還具有通絡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肢體麻木、水腫等症狀,有助於促進兒童體內氣血運行,恢復健康。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驅風解表: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兒童體質較弱,易受風寒侵襲,導致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防風能驅散外邪,使之從體表排出,達到解表退熱的效果。
二、疏通經絡:防風入肺、膀胱經,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兒童經絡嬌嫩,易受風寒阻滯,導致氣血不通,出現各種病症。防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因此,防風在「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驅風解表、疏通經絡,改善兒童常見的風寒表證。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包含硃砂,實屬不妥,原因如下:
- 硃砂有毒性: 硃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毒性,容易導致汞中毒,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影響兒童發育。
- 兒童體質敏感: 兒童體質較弱,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對藥物反應敏感,使用含硃砂的藥物風險極高,容易造成不良反應,危害健康。
因此,應避免使用含有硃砂的藥物治療兒童疾病,應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並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兒童的健康安全。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含有「蛇含石」,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蛇含石,又名「石龍子」,是一種爬行動物,並非中藥材。其入藥部位通常為乾燥的蛇含石肉,具有祛風濕、解毒、活血、消腫等功效。
然而,將蛇含石作為藥材使用存在爭議。一方面,蛇含石的藥效尚未得到充分的科學驗證,其療效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蛇含石的來源缺乏規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將蛇含石作為兒科藥物使用更需謹慎,因其對兒童的安全性未經充分研究。因此,在使用「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等含有蛇含石的方劑時,應諮詢專業中醫師,瞭解其藥性及使用禁忌,避免因不當使用而造成不良反應。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含有天南星,這是一個需要非常謹慎處理的成分。天南星性溫、味辛,有毒,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作用。
在傳統醫學中,天南星被用於治療一些兒科疾病,如咳嗽、哮喘、驚風等。然而,天南星的毒性不容小覷,尤其對於兒童,更容易造成中毒反應,包括口舌麻木、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
因此,使用含有天南星的藥方時,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嚴格把關,嚴格控制用量,並根據兒童體質和病情進行適當調整,避免因過量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加入鈎藤,主要是針對兒童常見的熱性病症,例如高熱、驚厥、煩躁不安等。
鈎藤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鈎藤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血壓,緩解血管痙攣,並能抗菌消炎。對於兒童因熱邪上擾、肝陽上亢而引起的發熱、抽搐等症狀,鈎藤能起到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兒童體質較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而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 清熱解毒: 川貝母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兒童免疫力較低,容易受到細菌病毒感染,川貝母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預防感染。
總而言之,川貝母在「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起到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兒童常見病症,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方劑中包含「天竹黃」的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兒童體質較弱,易感風寒,出現發熱、咳嗽、痰多等症狀,天竹黃可有效緩解這些病症。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天竹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兒童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也可使用天竹黃來治療。
然而,天竹黃藥性較寒,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使用。
「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包含甘草,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對於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保障兒童用藥安全。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止痛等功效,可與其他藥材配合,提升藥方整體療效,使藥效更顯著,更適合兒童體質。
甘草作為中藥方劑中的常用藥材,在「祕授兒科萬病回春丹」中發揮重要作用,確保藥效安全且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授兒科萬病回春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諸疾,涵蓋外感、內傷、急症與慢性病,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 驚風痰熱:急慢驚風、發搐瘛瘲(抽搐)、痰喘氣急、痰厥、痰涎壅滯等,屬風痰閉阻、熱極生風之證。
- 外感邪熱:傷寒邪熱、癍疹煩躁,涉及外感風熱或疫毒內蘊,引動肝風。
- 脾胃雜病:吐乳腹痛、五疳(疳積)、赤白痢、水瀉等,多因痰濕積滯或寒熱錯雜所致。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豁痰、熄風鎮驚」為核心,結合「解表透邪、調和脾胃」之效,組成嚴謹,可分四層解析:
1. 開竅醒神,清熱解毒
- 犀黃(牛黃):清心豁痰,涼肝熄風,為治驚風要藥。
- 麝香、冰片:芳香開竅,通絡醒神,助犀黃透達邪熱。
- 雄黃、辰砂:解毒鎮驚,雄黃祛痰辟穢,辰砂安神定志。
2. 平肝熄風,化痰止痙
- 天麻、全蠍、天蟲(僵蠶)、鈎藤:熄風止痙,天麻柔肝,全蠍搜風通絡,僵蠶化痰散結,鈎藤清熱平肝。
- 膽星、竺黃(天竺黃)、川貝:清熱化痰,膽星專攻痰熱驚風,竺黃、川貝潤燥化痰。
3. 疏風解表,透邪外達
- 羌活、防風:辛溫解表,驅散外邪,防風兼能熄內風。
- 白附子:祛風痰,散頭面風邪,助羌防解表透熱。
4. 健脾化痰,和中緩急
- 甘草、蛇含石: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蛇含石(代赭石類)重鎮降逆,止嘔瀉。
- 煉蜜為丸:兼顧嬌嫩脾胃,緩和藥性。
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犀黃、冰片性涼,配雄黃、羌活性溫,平衡寒熱。
- 標本兼治:既豁痰開竅以治標(驚風痰壅),又健脾熄風以固本(疳積吐瀉)。
- 多途徑給藥:鈎藤薄荷湯送服增強解表化痰,開水送服側重調和中焦。
治療原理歸納
此方通過「清熱解毒→化痰開竅→平肝熄風→透邪健脾」的協同作用,針對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易驚易痰」的生理特點,綜合調治風、痰、熱、滯四大病機。尤其重在化解痰熱壅盛與肝風內動的互結,同時兼顧外邪與脾胃功能,體現「急症治風痰,慢病調脾胃」的兒科思路。
傳統服藥法
犀黃3錢,麝香3錢,冰片3錢,雄黃1兩2錢,白附子1兩2錢,天麻1兩2錢,全蠍1兩2錢,天蟲1兩2錢,羌活1兩2錢,防風1兩2錢,辰砂1兩2錢,蛇含石3兩,膽星8兩,鈎藤8兩,川貝4兩,竺黃4兩,甘草4兩。
煉蜜為丸,金箔為衣,每蠟丸內五粒。
數月小兒至1-2歲每服1粒,3-4歲每服3粒,10歲以5粒為度,急慢驚風,發搐瘛瘲,傷寒邪熱,癍疹煩躁,痰喘氣急,五疳痰厥,痰涎壅滯,鈎藤薄荷湯送下;夜唬,吐乳腹痛,開水送下,飲乳小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授兒科萬病回春丹,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犀黃3錢,麝香3錢,冰片3錢,雄黃1兩2錢,白附子1兩2錢,天麻1兩2錢,全蠍1兩2錢,天蟲1兩2錢,羌活1兩2錢,防風1兩2錢,辰砂1兩2錢,蛇含石3兩,膽星8兩,鉤藤8兩,川貝4兩,竺黃4兩,甘草4兩。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發搐瘛瘲;傷寒邪熱,癍疹煩躁,痰喘氣急,五府痰厥,痰涎壅滯;夜唬,吐乳腹痛;新久瘧疾,寒熱往來,臨夜發熱;赤痢、白痢,水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