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甕散
QUE W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雀甕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痙: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能抑制神經興奮性,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通絡止痛: 全蠍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因血瘀不通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雀甕散中,全蠍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發揮更佳的療效。需提醒的是,全蠍屬於毒性藥材,使用時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雀甕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腸癰等症狀,其組成中的蓖麻子(也稱為“蓖麻”或“麻子”),在中醫藥中擁有悠久的使用歷史。蓖麻子的主要成分是蓖麻油,其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祕和促進腸道健康。此外,蓖麻子還具備了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體內的毒素和寒濕有很好的排泄效果,有助於解決小兒的消化不良和腸道堵塞問題。
在雀甕散中,蓖麻子正是利用其通便和祛濕的特性,與其他成分共同發揮協同作用,有效促進腸道的正常運作,幫助小兒恢復健康。在中醫理論中,雀甕散通過調和脾胃,增強正氣,從而達到療效。因此,蓖麻子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還符合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使之成為小兒腸道疾病的重要治療選擇。
雀甕散方劑中含有石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石榴皮性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可有效改善因脾胃虛弱、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症狀。雀甕散主治小兒久瀉不止,石榴皮的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減少排泄,達到止瀉目的。
- 殺蟲止癢: 石榴皮亦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治療因蟲積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雀甕散除止瀉外,亦可治小兒皮膚病,石榴皮的殺蟲止癢作用可輔助治療。
總而言之,石榴皮在雀甕散方劑中發揮收斂止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小兒久瀉、皮膚病等症狀具有治療作用。
雀甕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雀甕散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而白僵蠶可有效控制痙攣,緩解病症。
- 清熱解毒:白僵蠶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瘡等症狀。雀甕散中加入白僵蠶,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雀甕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痙之效。雀甕散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症狀多為驚悸不安、抽搐痙攣,天南星可有效平息風邪,緩解痙攣,達到止驚安神之效。
- 化痰開竅: 天南星亦具有化痰開竅之效。小兒驚風多伴有痰濁阻滯,影響神志,天南星可化解痰濁,暢通經絡,使神志清醒,進而改善驚風症狀。
雀甕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有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雀甕散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喘促等症,半夏可以幫助清除痰濕,使呼吸通暢。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痰溼上逆所導致的噁心嘔吐。雀甕散中加入半夏,可以更好地緩解患者因痰溼阻肺而產生的不適症狀。
雀甕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白附子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痛、散寒除濕之效。雀甕散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白附子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障礙。
- 溫陽散寒:白附子溫陽散寒,可溫暖脾腎,改善寒邪入體導致的疼痛。雀甕散多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病症,白附子的溫陽作用可增強藥效,促進疾病恢復。
雀甕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雀甕散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散瘀消腫,有助於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乳香亦能通絡止痛,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疼痛,能起到緩解作用。此外,乳香還能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緩解腫痛。
綜上,乳香在雀甕散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等症。
主治功效
雀甕散,一古方,味辛寒,性寒,苦寒,既有寒性,亦有熱性,主治小兒慢驚抽搐,嘴巴眼睛歪斜,眼睛向上吊,頭頸彎曲,痰液堵塞,神智昏迷。其組成如下: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石榴:止瀉,止血,止咳。
-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鎮咳,化痰。
雀甕散主治小兒慢驚抽搐,嘴巴眼睛歪斜,眼睛向上吊,頭頸彎曲,痰液堵塞,神智昏迷。其方中,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降氣,燥濕;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石榴止瀉,止血,止咳;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鎮咳,化痰。諸藥合用,共奏平肝息風、祛風化痰、化瘀消腫之效,故可治小兒慢驚抽搐,嘴巴眼睛歪斜,眼睛向上吊,頭頸彎曲,痰液堵塞,神智昏迷。
傳統服藥法
棘剛子10枚(取蟲,微炒),全蠍30枚(去毒,炒),蓖麻子20枚(去皮,研),石榴1枚(大者去卻子,盛前3味在內,用黃泥裹作球,慢火炙乾,燒赤,候聞藥氣透出,紅熟,候冷,取出去泥,細研,次入後藥),白僵蠶(炒去絲嘴)1分,天南星(炮)1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白附子(炮)1分,乳香1錢(別研)。
後四味為細末,次入乳香並燒者藥同研勻。
半歲兒每服1字,1歲兒取半錢,煎荊芥湯入酒2-3點同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毒性較大,使用時應慎重,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雀甕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組成:棘剛子10枚(取蟲,微炒),全蠍30枚(去毒,炒),蓖麻子20枚(去皮,研),石榴1枚(大者去卻子,盛前3味在內,用黃泥裹作球,慢火炙乾,燒赤,候聞藥氣透出,紅熟,候冷,取出去泥,細研,次入後藥),白僵蠶(炒去絲嘴)1分,天南星(炮)1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白附子(炮)1分,乳香1錢(别研)。 主治:小兒慢驚潮搐,口眼相引,目睛上視,頭項偃折,痰涎壅閉,神志昏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