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蓖麻散
BI M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0.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蓖麻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蓖麻子,這主要是因為蓖麻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療效。蓖麻子富含蓖麻油,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便祕或腸道不通等症狀。此外,蓖麻子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使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材。在蓖麻散的配方中,蓖麻子的作用不僅限於改善腸道健康,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形成協同作用。這使得蓖麻散在臨牀應用中具有更廣泛的適應症,尤其在處理寒濕痺痛、腸胃不和等情況下,能夠發揮其獨特的療效。總之,蓖麻子的選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及對患者健康的顯著貢獻,彰顯了中醫藥方劑的智慧與複雜性。
蓖麻散中添加全蠍,主要考量其 祛風止痙、通絡止痛 的功效。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較強的鎮靜、解痙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同時,全蠍亦能通經絡、散瘀血,對於因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治療風寒濕邪痺阻經絡、筋脈拘攣、四肢麻木等症時,加入全蠍可以起到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輔助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蓖麻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濕疹等皮膚病症。其組成成分包括了蓖麻子、硫磺、輕粉等,其中特別加入了石榴皮。石榴皮性酸澀、溫,歸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殺蟲之效。在蓖麻散中加入石榴皮,主要是取其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夠幫助減輕因風寒侵襲或濕毒所致的皮膚症狀,如紅腫、瘙癢等。同時,石榴皮還能夠增強方劑對於皮膚病變部位的保護作用,促進傷口愈合,防止感染擴散。此外,石榴皮內含有的鞣質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炎特性,進一步強化了蓖麻散整體療效,使其在治療各種皮膚問題時更加全面有效。
「蓖麻散」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散風止痙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祛除濕邪,化解痰濁,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哮喘、痰多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天南星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
因此,將天南星加入「蓖麻散」中,可以增強其祛風除濕、化痰止痙的效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蓖麻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蓖麻散主要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半夏可以有效地燥濕化痰,緩解呼吸道阻滯,使痰液易於排出。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風寒濕邪侵襲,容易導致脾胃氣機逆亂,出現嘔吐、噁心等症狀。半夏可以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改善脾胃功能,減少嘔吐的發生。
蓖麻散中加入白附子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白附子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祛風消腫、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癰腫疔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蓖麻散中,白附子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可以增強散寒止痛、消腫止癢的功效,促進患處的血液循環,加速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蓖麻散主治「小兒中風」,此「中風」非現代西醫學之腦血管病變,而是中醫古籍中泛指風邪侵襲所致的急症,常見於小兒驚風、抽搐、口眼喎斜、痰壅氣閉等症候。其病機多因風痰壅滯經絡,或肝風內動,痰熱上擾,導致筋脈失養而發為痙攣。此方以祛風化痰、通絡開竅為主,適用於小兒風痰閉阻之實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與配伍分析
蓖麻子(去皮研)
- 性味辛甘平,有毒,入肝、大腸經。
- 傳統功效:通絡利竅、拔毒消腫。此處取其「通絡」之力,助風痰外散,尤其善治經絡閉塞之口眼喎斜,亦能刺激經氣運行。
天漿子(去殼)、生蠍
- 天漿子(即雀甕,胡蜂幼蟲巢):祛風止痙,解毒,善治小兒驚風、抽搐。
- 生蠍:全蠍毒性強,祛風通絡、止痙力猛,直折肝風,為治驚風要藥。
- 此二藥皆蟲類,性善走竄,能深入經絡搜風,破除痰瘀滯結。
石榴(作炭殼煅藥)
- 石榴殼煅炭後,性收澀,能緩和蟲藥峻烈之性,兼吸附痰濁。古代亦認為其殼可「固澀痰涎」,防止風痰散而復聚。
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生用)
- 天南星:辛溫燥烈,祛風化痰,專主經絡風痰,生用力峻。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助痰濕從脾胃化解。
- 白附子:祛風痰、逐寒濕,尤擅治頭面風痰(如口眼歪斜)。
- 三藥均生用,毒性未減而藥力迅猛,共奏「劫痰祛風」之效。
炮製與配伍特點
- 石榴殼泥球煅藥:將蓖麻子、天漿子、生蠍置入石榴殼中煅燒,一是取其炭性吸附痰濁;二是以火制緩和蟲類毒性,轉峻烈為辛香透絡。
- 生藥後下: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生用為散,保留其辛烈開破之力,與煅後藥物相合,形成「先緩後急」的藥勢層次,既通絡又化痰。
治療原理
此方以「蟲類搜風」搭配「燥痰開竅」,針對小兒風痰壅盛、經絡閉阻之病機:
- 祛風止痙:生蠍、天漿子直擊肝風,平痙止搐。
- 化痰通絡:天南星、半夏、白附子滌蕩經絡痰濁,蓖麻子助藥力透達。
- 載藥上行:酒調服,引藥性走竄,速達病所。
適用證候推測:
臨床可見小兒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喉中痰鳴、面青唇紫,或口眼歪斜、舌苔厚膩等風痰閉竅之象。此方峻烈,須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結語】
蓖麻散為古代治小兒中風之急方,側重「風痰同治」,以蟲藥搜風、生藥劫痰,佐以煅製緩毒,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思路。其組方邏輯反映古人對風痰病機的理解與峻藥猛攻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蓖麻子20枚(去皮,別研),天漿子(去殼)10枚,生蠍30枚,石榴1枚(取卻石榴子及7分,盛3味藥在內,作泥球固濟,燒令通赤,候藥香氣出即熟,取出打破球便搗羅為末,入後藥3味),天南星、半夏、白附子1分半。
上將後藥三味,並生用為散,與前藥相和,研令勻。
酒調下1字。重者不過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蓖麻散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蓖麻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組成:蓖麻子20枚(去皮,别研),天漿子(去殼)10枚,生蠍30枚,石榴1枚(取卻石榴子及7分,盛3味藥在內,作泥球固濟,燒令通赤,候藥香氣出即熟,取出打破球便搗羅爲末,入後藥3味),天南星1分半,半夏1分半,白附子1分半。 主治:小兒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