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味追風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回陽救逆之功效。六味追風散主治風寒濕痺,疼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而附子則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肢體疼痛,改善麻木不仁的症狀。
- 扶正祛邪: 附子可增強人體陽氣,提高抵抗力,從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六味追風散中的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則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附子與之配合,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更好地達到驅除寒邪,改善症狀的目的。
六味追風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白附子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之效。對於風濕痹痛、麻木不仁、皮膚瘙癢等症,可與其他藥物配合,發揮協同作用。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白附子還具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功,可用於寒凝經脈、肢體麻木、疼痛腫脹等症。在六味追風散中,白附子與其他溫熱藥物配合,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六味追風散的組成中,確實包含烏頭。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部,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關節腫痛等疾病。
六味追風散中,烏頭的主要作用是祛風散寒、止痛。烏頭的藥性較烈,需要謹慎使用。在臨牀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合理調整用藥劑量,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六味追風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痛和化痰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其辛溫之性可散寒止痛,尤其對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效果顯著;其苦燥之性可化痰散結,有助於消除痰濁阻滯,解除經絡痺阻。
因此,六味追風散中加入天南星,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痰濁阻滯等症的療效。
六味追風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溼: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祛風止痛之功效。該方以祛風除溼止痛爲治則,而半夏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奏祛風除溼之效,緩解疼痛症狀。
- 和胃止嘔: 部分風溼性疾病患者伴有脾胃不和、嘔吐等症,而半夏能和胃降逆,止嘔止瀉,輔助緩解風溼性疾病帶來的消化道症狀,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六味追風散中加入半夏,不僅能增強祛風除溼之效,還能和胃止嘔,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六味追風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解表止痛之功效。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六味追風散以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為主,生薑可調和藥性,使藥力更趨溫和,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六味追風散中包含全蠍,乃因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止痙之效。
全蠍善於疏通經絡,化解瘀血,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僵硬等,有顯著療效。
此外,全蠍還能鎮痙止搐,對於因風邪入絡引起的抽搐、痙攣,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六味追風散中加入全蠍,可增強祛風止痛、通絡止痙之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症。
主治功效
六味追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性分析
六味追風散由附子、白附子、烏頭、天南星、半夏、生薑、全蠍七味藥材組成,其藥性多偏溫燥,具有溫經散寒、祛風化痰、通絡止痛之功。
- 附子: 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腎、脾經。其主要功效為溫裡散寒、補火助陽,能峻補陽氣,驅散體內寒邪。在方中,附子能協助其他溫陽藥材,共同對抗寒邪。
- 白附子: 味辛,性溫,有毒,歸肝、胃經。具有祛風化痰、止痛解毒的功效。白附子在此主要作用為驅散風邪,緩解疼痛,並能輔助其他藥材化解痰涎。
- 烏頭: 味辛、苦,性大熱,有大毒,歸心、肝、腎經。其主要功效為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可強力溫散寒邪,溫通經脈。在方中,烏頭的峻猛藥性可用於治療寒邪深重之症。
- 天南星: 味苦、辛,性溫,有毒,歸肺、肝、脾經。功能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此藥主要針對體內濕邪,並能化解痰濁,同時可平息因風邪引起的痙攣。
- 半夏: 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其主要功效為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半夏能幫助調和脾胃,消除痰濕,並能制止惡心嘔吐等症狀。
- 生薑: 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有發汗解表、溫胃散寒之功。生薑能協助其他藥材溫散寒邪,並可調理脾胃功能。
- 全蠍: 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具有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全蠍在此主要作用為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能解散體內毒邪。
古籍記載與病機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六味追風散主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失音不語,口吐涎沫,喉中作聲」。結合現代醫理及方劑組成,可以推斷其治療原理如下:
- 破傷風: 破傷風是一種因破傷風桿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其典型症狀之一為肌肉痙攣。此處之破傷風與現代醫學所稱可能有所差異,但從症狀來看,仍屬於一種因風邪入侵、經絡不暢而導致的疾病。
- 牙關緊急: 牙關緊急即下頜肌肉痙攣,導致張口困難,與破傷風的肌肉痙攣症狀相關。
- 失音不語: 失音不語則是由於經絡受阻,氣機不暢,導致發聲功能受損。
- 口吐涎沫: 口吐涎沫則是由於體內痰濕壅盛,氣機逆亂,導致津液外溢。
- 喉中作聲: 喉中作聲即喉嚨發出異常聲響,多因痰涎阻滯,氣機不利所致。
綜合分析,六味追風散所針對的病機為:風寒邪氣入侵,經絡阻滯,痰濕內蘊,導致氣機逆亂、肌肉痙攣、發聲障礙等症狀。
治療原理
六味追風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辛溫燥烈的藥性,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溫經散寒,驅散風邪: 附子、烏頭、生薑等溫熱藥材,能溫散體內寒邪,驅散風邪,使經絡暢通。
- 化痰燥濕,降逆止嘔: 天南星、半夏等藥材,能燥濕化痰,清除體內痰濕,並可降逆止嘔,消除因痰濕引起的相關症狀。
- 通絡止痛,解痙息風: 白附子、全蠍等藥材,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作用,能緩解肌肉痙攣,平息風邪。
總而言之,六味追風散以溫熱散寒、祛風化痰、通絡止痛為主要治療手段,旨在恢復體內氣機的正常運行,緩解因風寒入侵、痰濕內蘊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從而達到治療「破傷風、牙關緊急、失音不語、口吐涎沫、喉中作聲」等症狀的目的。此方劑藥性峻烈,體虛者不宜使用。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生用)半兩,白附子(去尖)半兩,烏頭(去尖)半兩,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薑制用)半兩,乾蠍(全者,炒)1分。
上為散,入膩粉1分研勻。
每服1字至半錢匕,豆淋酒調下,不拘時候。瘡口用藥末乾摻封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味追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附子(生用)半兩,白附子(去尖)半兩,烏頭(去尖)半兩,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薑制用)半兩,乾蠍(全者,炒)1分。 主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失音不語,口吐涎沫,喉中作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