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撩痰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化痰止咳,並且常用於治療因痰濕阻滯引起的咳嗽和喘息。其中包含的烏頭,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烏頭性溫,味苦,有通陽宣痰的效果,能夠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排出體內的痰濕。由於烏頭擁有強烈的去痰效果,能夠使痰液變稀,從而使得咳嗽變得更加容易。
然而,烏頭的使用必須謹慎,因為其所含的生物鹼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撩痰散的配方中,烏頭的劑量通常經過嚴格計量,確保其療效的同時,避免中毒風險。這種成分的添加,旨在提升方劑的總體效果,使患者能夠更快地緩解不適,因此,撩痰散中的烏頭不僅是為了化痰,還能改善整體的氣機,促進健康恢復。
撩痰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化痰: 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效。痰濁壅盛,多因脾腎陽虛,寒溼內阻,氣機不暢所致。附子溫陽化寒,可振奮陽氣,推動氣血運行,從而化解痰濁,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 扶正祛邪: 附子溫陽的同時,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痰濁爲邪,附子可溫陽化痰,驅散痰邪,使正氣得以恢復,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因此,撩痰散中加入附子,可起到溫陽化痰、扶正祛邪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痰濁壅盛的效果。
撩痰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天南星性溫燥,味辛苦,入肺、脾經,善於化解痰濕,對於痰多粘稠、咳喘氣促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能有效緩解因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在撩痰散中,天南星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達到更好的化痰止咳效果。
撩痰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能有效祛除痰液中的濕氣,使痰液變得稀薄易咳出,有助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降逆止嘔:半夏兼具降逆止嘔之功,可緩解痰濕阻礙氣機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半夏能抑制胃酸分泌,進一步減輕嘔吐感。
「撩痰散」方劑中加入全蠍,其用意在於「攻毒化痰」。全蠍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散結、通絡止痛、息風止痙的功效。其毒性可化解痰液中的毒素,同時也能起到疏通經絡,促進痰液排出之效。
此方劑多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喘痰多、甚則神昏譫語等症狀,全蠍的加入可有效化解痰毒,並緩解其對肺部的影響,從而達到止咳化痰、恢復呼吸功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撩痰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嬰孩驚風。
核心病機:驚風多因風痰壅塞喉間,閉阻經絡,引動肝風。此證常見痰涎壅盛、喉中痰鳴、四肢抽搐,屬急症範疇。《小兒藥證直訣》等古籍指出,急驚風多由「痰熱上湧」所致,治法當以豁痰開竅、熄風定驚為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川烏尖、附子尖(生用)
- 皆為辛熱大毒之品,生用峻烈,具強力「開通關竅」之效。
- 烏頭、附子能「破痰逐濕」,其性剽悍,可直達痰壅之處,穿透頑痰膠結。古代醫家認為其「氣銳走竄」,能「撩撥痰涎」,使痰從上而出。
南星尖、半夏(生用)
- 南星苦辛溫,專化痰絡風痰,《本草綱目》謂其「治驚癇,口噤痰涎」;生半夏辛溫有毒,力專「滌痰開閉」,二者協同,直攻喉間痰結。
- 生用毒性雖強,然「以毒攻痰」,古人取其「峻藥急攻」之力,針對痰塞喉閉之急症,非尋常化痰藥所能及。
蠍梢
- 蟲類藥善搜風通絡,《本草衍義》稱其「治小兒驚風不可或缺」。其性上行,能「引諸藥達病所」,更兼熄風止痙,緩解抽搐。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醋點鵝翎蘸藥:醋味酸收,既能「軟化痰涎」,亦能「載藥上行」,配合鵝翎(質輕性揚)攪喉,直接刺激咽喉,引發嘔吐反射,使膠固之痰隨嘔而出,屬「因勢利導」之法。
- 全方攻峻毒烈:生藥毒性與辛烈之性併用,體現古代「痰涎膠結,非毒不破」的治療思維,集中火力開通痰塞,急救為先。
邏輯推理延伸
此方設計反映「急則治標」原則,以「撩痰」為名,強調「外引內攻」:
- 外引:透過機械刺激(鵝翎攪動)與藥物局部作用,直接觸發排痰反應。
- 內攻:生藥毒烈之性內攻痰巢,瓦解痰濕膠結之勢。
古人用於嬰孩,恐因小兒「臟腑嬌嫩,反應敏捷」,稍用峻藥即可激發排痰,然須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其效速而險,符合古代對急驚風「痰去風熄」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川烏尖(生)1錢,附子尖(生)1錢,南星尖(生)1錢,半夏(生)1錢,蠍梢1錢。
上為末。
鵝翎點醋蘸藥,攪喉引痰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用時應嚴格掌握用量,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撩痰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四。 組成:川烏尖(生)1錢,附子尖(生)1錢,南星尖(生)1錢,半夏(生)1錢,蠍梢1錢。 主治:嬰孩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