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星附湯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因經絡阻滯、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如頭痛、牙痛、風濕痛等,有顯著療效。
- 鎮驚安神: 全蠍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心神不寧所致的驚癇、癲狂、失眠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星附湯中加入全蠍,可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星附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之功效,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對於寒凝血瘀、陽虛氣弱所致的症狀,如肢冷、腰膝痠痛、小腹冷痛等,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回陽救逆: 附子性峻烈,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衰微、脈微欲絕、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危重症狀,在急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星附湯中加入附子,旨在通過溫陽散寒和回陽救逆,達到治療寒凝血瘀、陽虛氣弱等病症的效果。
星附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一、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苦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寒邪氣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驅散風寒、舒筋活絡的作用,配合附子等藥物,能更有效地止痙止痛。
二、 消痰開竅: 天南星還具有燥濕化痰、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痰濁阻滯所致的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化痰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志狀態。
主治功效
星附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全蠍:祛風止痛,解毒散結,消腫止癢。
- 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補火助陽。
- 天南星:燥濕化痰,降逆止驚,散結消癥。
古籍記載主治病症
星附湯在古代醫籍中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中風:包括因虛中風、痰涎壅塞、不省人事、昏迷、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症狀。
- 風痰:包括頑痰壅盛、頭目眩暈、神昏語謇、痰厥頭痛等症狀。
- 啞瘴:指痰迷心竅導致的失語症狀,可伴有遺尿遺屎、手足搐搦等症狀。
- 痰厥:指痰濁壅塞導致的突然昏厥,可伴有僵仆、不知人事、喉中痰鳴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星附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溫陽、祛風、化痰」理論,針對風、痰、寒、虛等病機進行治療:
- 溫陽散寒:方中附子大辛大熱,為回陽救逆之要藥,可溫補一身之陽,特別是脾腎之陽,以助氣化,祛除體內寒邪。適用於因寒邪侵襲或陽氣虛衰導致的中風、痰厥等症。
- 祛風止痙:全蠍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緩解中風、啞瘴等病症中的肢體麻木、抽搐、口眼喎斜等症狀。天南星也有類似的祛風化痰功效。
- 燥濕化痰:天南星辛溫燥烈,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要藥,可強力祛除體內頑痰。附子溫陽有助於氣化水濕,從根本上減少痰濁的生成。
- 行氣活血:部分方劑中加入木香,可理氣止痛,有助於推動氣血運行,從而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
針對不同病症的治療機理:
- 中風:中風的發生多與風、火、痰、瘀、虛等因素有關。星附湯溫陽散寒、祛風化痰,可針對寒凝、風痰阻絡型的中風進行治療。對於因虛中風,特別是陽虛痰盛者,星附湯通過溫補陽氣、化痰通絡,可改善症狀,恢復肢體功能。
- 風痰:風痰證多因風邪引動內痰,或痰濕內盛,鬱而化熱生風所致。星附湯中天南星燥濕化痰,全蠍祛風止痙,附子溫陽助化,三藥合用,可有效祛除風痰,緩解頭暈、神昏、語謇等症狀。
- 啞瘴:啞瘴多因痰濁阻閉心竅,矇蔽清陽所致。星附湯通過溫陽化痰、開竅醒神,可疏通心竅,恢復語言功能。
- 痰厥:痰厥多因痰濁壅盛,氣機逆亂,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所致。星附湯溫陽化痰,降逆平沖,可暢通氣機,恢復神志。
總結
星附湯是一首溫陽、祛風、化痰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虛中風、風痰、啞瘴、痰厥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在於溫補陽氣,祛除寒邪,燥濕化痰,疏通經絡,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劑量與用法
根據不同古籍記載,星附湯的劑量和用法略有差異,但總體而言,多以水煎服為主,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劑量,並可加入生薑、木香等藥物以增強療效。
**請注意:**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全蠍1錢(炒),附子(炮,去皮臍)1兩,天南星(炮,洗去灰)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以水2盞,加生薑15片,煎至7分,去滓,澄清放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通絡作用,因此孕婦、小兒、體虛者慎用。
- 本方中全蠍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中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星附湯,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全蠍1錢(炒),附子(炮,去皮臍)1兩,天南星(炮,洗去灰)1兩。 主治:中風。風痰。
星附湯,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九引《濟生》。 組成:附子(生,去皮)1兩,南星(生,去皮)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一方用沉香)。 主治:因虛中風,痰涎壅塞,不省人事,脈來沉伏,服涼藥不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