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散

二生散

ER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9.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腎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6%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生散中加入附子,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散寒止痛等作用。

二生散主治寒凝氣滯、胸痺心痛,而附子的溫陽散寒之性,可溫通心陽,化解寒凝,達到緩解胸痺心痛之效。此外,附子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供血,進一步緩解疼痛。因此,附子的加入是二生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溫陽散寒之效,對治療寒凝氣滯、胸痺心痛等病症至關重要。

二生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解毒散結之效,對於風痰壅塞、痰涎粘稠所致的咳嗽、哮喘、驚癇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二生散作為治療風痰阻滯、氣機不利的常用方劑,天南星的加入,有助於化痰開竅、宣肺止咳,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生散方劑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體虛有風,外受寒濕,身如在空中者」,意指患者因正氣不足,復感風寒濕邪,導致身體虛浮無力,宛如飄浮空中之感。此症機轉為:

  1. 體虛有風:素體氣血不足,風邪乘虛內襲,擾動氣機。
  2. 外受寒濕:寒性收引,濕性重濁,二者夾雜,阻滯經絡,使陽氣不升,故見身輕飄恍惚。

方中以溫散寒濕、養血祛風為法,使邪去正安,氣血調和。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生地黃(3兩)

    • 養陰血:針對「體虛」之本,滋陰養血以固正氣,防風邪內侵。
    • 兼能祛風:古代本草如《本經》述生地「除痺」,可緩解風濕痺阻之症。
  2. 生薑(3兩)

    • 散寒濕:辛溫之性,外解寒濕,溫通經脈,助陽氣升發以除「身如空中」之飄浮感。
    • 協同生地:生薑制生地之滋膩,生地潤生薑之辛燥,二者相制相成。
  3. 木香酒煎服

    • 行氣活血:木香少量(「不須多用」)借酒勢通行氣滯,助藥力速達病所。
    • 酒引藥上行:溫通血脈,增強散寒濕、祛風邪之效。

三、方劑配伍邏輯

  • 標本兼顧:生地補虛為本,生薑散邪為標,共奏扶正祛邪之效。
  • 動靜結合:生地靜以養血,生薑動以散邪,木香酒調動氣機,使補而不滯、散不傷正。
  • 炒乾研末:炒後減寒性,存藥力,研末便於酒煎取氣,迅捷發揮藥效。

四、總結
二生散通過養血與散寒並行,調和內外,尤其適於虛人外感寒濕、氣血失調之「身如空中」症。其簡練配伍體現中醫「藥簡力專」之思維,亦符合「風濕俱去,營衛得和」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3兩,生薑3兩。上藥相拌和勻,同炒乾,研為末。
每服2錢,研木香酒1盞,同煎3-2沸,通口服之,壓下血,立愈。木香不須多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生散,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生地黃3兩,生薑3兩。 主治:婦人血暈。

二生散,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七。 組成:生明礬、生雄黃各等分。 主治:喉閉,並吹乳、癰腫、惡瘡。

二生散, 出處:《本事》卷一引張發方。 組成:生附子(去皮臍)、生天南星各等分。 主治:體虛有風,外受寒濕,身如在空中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