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附醒風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此方治療風寒襲表,陽氣虛衰,出現肢體麻木、畏寒肢冷等症狀,附子可以溫煦陽氣,驅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醒風止痛的作用。
- 配合桂枝,相輔相成: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功效。附子與桂枝配合,一溫一散,既能驅散寒邪,又能溫煦陽氣,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醒風止痛的效果。
桂附醒風湯中加入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 天雄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中桂枝、附子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祛除風寒,溫經散寒,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助陽通絡: 天雄性溫,具有溫陽通絡的作用,與方中肉桂、附子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改善陽氣不足,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減輕痺痛等症狀。
因此,桂附醒風湯中加入天雄,既可祛風散寒,又可溫陽通絡,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桂附醒風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基於其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
方中以桂枝、附子溫經散寒,但寒邪入絡,痰濁阻竅,則溫散之力難以達於病所。天南星善於燥濕化痰,開通經絡,使痰濁消散,氣血流通,則寒邪易於散去,醒神開竅之效更顯著。
此外,天南星還有止痙止搐的作用,對於寒邪入絡,導致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桂附醒風湯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作用:
- 息風止痙: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風邪入絡,引起肢體抽搐、痙攣等症狀,全蠍能起到鎮靜安神、平息肝風的作用,配合桂枝、附子等藥物,可有效緩解風寒襲表、筋脈拘急所致的痙攣。
- 通絡止痛: 全蠍亦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在桂附醒風湯中,全蠍與桂枝、附子相配,可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進一步緩解疼痛,達到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附醒風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涎潮,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屬中風急症之範疇。其症見痰涎壅盛(涎潮)、口噤不開(牙關緊急)、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為風痰閉阻清竅、陽氣暴脫之危候。蓋「中風」在此指內風驟起,風痰上擾,蒙蔽心神,兼有陽氣欲脫之象,屬「閉脫並見」之證。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
- 附子(7錢):大辛大熱,回陽救逆,溫補命門之火,散寒逐濕。用於陽氣衰微、四肢厥逆之急症。
- 天雄(1兩):為附子之同類,性味辛熱,功擅補腎陽、祛風寒,助附子振奮陽氣,兼祛內外之風。
- 南星(1兩,生用):生南星燥烈有毒,能豁痰開結、祛風止痙,專治風痰壅盛、經絡閉阻之急症。
- 蠍梢(半兩):息風止痙、攻毒通絡,善治中風口噤、抽搐痙厥,引藥直達病所。
- 生薑(7片):既可制南星、附子之毒,又能溫胃散寒、化痰止嘔,助君臣藥宣通氣機。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溫陽化痰、息風開竅」為核心,針對風痰閉阻兼陽虛欲脫之病機,其配伍特點如下:
- 溫陽固脫:附子、天雄相須為用,峻補元陽,力挽垂絕之陽氣,以防陰寒內盛、陽氣暴脫。
- 滌痰開閉:生南星豁痰力猛,直祛風痰之實邪,解除痰涎壅塞、經絡不通之急。
- 息風止痙:蠍梢走竄迅疾,平息內風,解除牙關緊閉、筋脈拘急之症。
- 佐制毒性:生薑既減南星、附子之毒,又能協同化痰通陽,使藥力峻而不猛。
全方重在「標本兼顧」:附子、天雄治本(溫補陽氣),南星、蠍梢治標(化痰息風),共奏回陽救逆、豁痰開竅之功,適用於中風閉證偏於寒痰者。
三、延伸思考
此方劑量較重(生附子、生南星並用),反映古代對急症「峻藥速攻」之思路,然其性燥烈,須確屬「寒痰閉阻」之實證方可投用。若兼陰虛火旺或熱極生風者,則非所宜,此為辨證關鍵。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個7錢,天雄1個1兩,南星1個1兩(並生用,去皮臍),蠍梢半兩(去毒)。
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1盞半,加生薑7片,煎7分,不拘時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熱助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附醒風湯, 出處:《永類鈐方》卷十一。 組成:附子1個7錢,天雄1個1兩,南星1個1兩(并生用,去皮臍),蠍梢半兩(去毒)。 主治:中風涎潮,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