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全散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天全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而天南星的祛風止痙作用能有效緩解驚厥發作。
- 開竅醒神: 天南星能開竅醒神,對於小兒驚風伴隨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天全散中天南星的用量需嚴格控制,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天全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具有以下藥理作用: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全蠍性溫,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疼痛。
2. 息風止痙:全蠍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天全散中加入全蠍,主要是利用其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以及息風止痙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天全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天全散為治療小兒急、慢驚風之外用方劑。驚風屬小兒常見病症,古代醫家認為其病機多因風邪內動、痰熱閉竅,或先天不足、肝風內擾所致。急性驚風可見高熱抽搐、神昏躁動;慢性驚風則多見虛弱肢顫、反覆驚厥。此方以塗囟(頭頂囟門)之法,透過局部吸收藥效,以達熄風定驚之效,尤其適合嬰幼兒內服藥困難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材組成分析
-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入肝、肺經,具燥濕化痰、祛風解痙之效。古代用於風痰眩暈、小兒驚風,其辛烈之性可開泄痰結,溫通行散以熄內風。生南星毒性較強,外用能刺激經絡,透藥入裡,可能通過囟門薄弱的解剖結構滲入,直達病所。
- 全蠍:性辛平,入肝經,為蟲類熄風要藥,長於通絡止痙。《本草綱目》載其可治「小兒驚癇風搐」,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抗驚厥成分。與天南星相配,一者化痰,一者搜風,共奏祛風痰、鎮痙攣之功。
外用給藥原理
- 囟門塗藥:小兒囟門未閉,古人視其為「元神之竅」,藥氣易由此滲入頭部經絡。以父母津唾(唾液)調藥,可能取其溫和濡潤之性,助藥性緩釋,亦含「同氣相求」之意,減輕對幼兒嬌嫩皮膚的刺激。
- 劑型設計:細末調膏,利於藥物貼附;少量多次使用,符合小兒「臟腑輕靈,隨撥隨應」的特點,避免過劑傷正。
方義推演
- 此方僅兩味藥,體現「藥簡力專」的急救思維。天南星化痰開閉,全蠍熄風通絡,針對驚風核心病機「風痰相搏」而設。外用塗囟,避開小兒脾胃弱點,直攻風痰上擾之勢,屬「上病上治」的直捷療法。
- 從現代角度看,二藥可能透過皮膚黏膜吸收,調節神經遞質或抑制異常放電,緩解肌肉痙攣。
結論
天全散以風藥配蟲藥,外治內病,體現古代兒科「峻藥緩用」的智慧。其設計著眼於小兒生理特點與驚風病機,雖藥味簡陋,然組方邏輯清晰,符合中醫「從風痰論治驚風」的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1個,全蠍1個。
上為細末。
每用少許,以父母津唾調成稀膏,塗於囟上(俗呼為頭信子)。移時驚止,不用再塗。否則再塗1-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天全散, 出處:《溫氏經驗良方》。 組成:天南星1個,全蠍1個。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