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天南星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喘息等症,天南星能有效化痰止咳。
- 開竅醒神: 天南星亦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癲癇等症。
因此,天南星作為「大天南星散」的主要藥材,可有效治療痰濕阻肺、神志不清等病症。但天南星有毒,需慎用,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天南星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吐瀉,或服瀉藥過度,脾虛生風,爲慢驚,或作脾風,危急之候」,核心病機為「脾虛風動」。古代醫家認為,過度吐瀉或誤用瀉藥,可耗傷脾胃之氣,土虛則木亢,肝風內動而見慢驚風(遲緩性抽搐)、脾風(虛風擾動)等危症。其證特徵為:肢體蠕動、神疲面青、抽搐無力,屬虛風範疇,區別於熱盛動風之急驚。
組成與炮製邏輯分析
主藥天南星:
- 炮製關鍵:先經炭火煨裂,再炒至勻熟,旨在減毒存效。火煨時佐以酒,借酒辛溫之性增強其溫通經絡、化痰熄風之效,同時緩解生南星峻烈之性。
- 藥理推演:天南星辛溫,傳統認為能「祛風痰、定驚厥」,尤其擅長治風痰壅塞。慢驚風因脾虛痰聚而生風,南星透過化痰以斷風源,溫燥以振脾陽,契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理。
輔藥生薑、防風:
- 生薑:煎湯調服,取其辛溫發散,既能助南星化痰,又能溫中止嘔,針對原症吐瀉。
- 防風:為「風藥中之潤劑」,功能祛風解痙,與南星協同平息內風,且防風性緩,不致耗散正氣,適合虛風之證。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溫脾化痰、祛風定驚」為核心:
- 標本兼治:南星化痰熄風治其標(風動),炮製時用火酒溫通,暗含「補脾陽」之意以治本(脾虛)。
- 動靜結合:防風與生薑一散一守,防風祛外風引內風外出,生薑溫中止瀉固護中焦,共成內外風並調之勢。
- 劑量設計:每服僅「一字或半錢」,因其證屬虛中夾實,過量恐溫燥傷陰,微量漸進,體現「治風先治痰,治痰當緩圖」的思維。
適用情境推測
此方適用於「虛風夾痰」之慢驚,若純屬陰虛風動或熱極生風者非宜。從炮製與配伍觀之,其意在溫通而非攻伐,故對脾陽不足、痰涎壅滯所致顫動、昏瞀(如部分小兒驚風或成人虛風眩暈)可能有潛在調理空間。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1枚(重8-9錢至1兩)。
先撅1地坑,深3寸許,用炭火5斤,燒通赤,去火,入好酒半盞在內,然後入天南星,卻用炭火3兩條,蓋卻坑子,候南星微裂,取出銼碎,再炒令勻熟,不可稍生,放冷,為細末。
每服1字或半錢,濃煎生薑、防風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大天南星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天南星1枚(重8-9錢至1兩)。 主治:吐瀉,或服瀉藥過度,脾虛生風,爲慢驚,或作脾風,危急之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