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散
DA B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白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其組成中包含天南星,這是出於其特有的藥用價值。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具有燥濕化痰、解毒消腫的功效。這使得天南星在處理痰濕阻滯、咳嗽及各類腫塊等症狀時非常有效。其所含的成分能促進氣結的消散,有助於改善因痰濕引起的呼吸道問題。
另外,天南星還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減輕由於熱毒引起的咳嗽及喉嚨不適。由於大白散的適應症通常包括因內熱所致的各類症狀,天南星的加入可謂是針對性地提升了方劑的療效,強化清熱解毒的功能。
總之,天南星作為大白散的重要組成成分,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效果,也使其在臨牀使用中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白散」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濟世全書》中記載,大白散主要用於治療「骨蒸內熱之病,時發外寒,寒過,內熱附骨蒸盛之時,四肢微瘦,足趺腫者」。此段描述揭示了大白散針對的病機特點:陰虛內熱,熱邪深伏於骨髓,並伴隨有外感寒邪的表現。此與方劑的組成及古代記載的「胃反嘔吐」看似關聯不大,但深入分析其組成的藥物特性,便可理解其背後的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與功效解析
大白散由天南星、白附子、白僵蠶、蟬蛻、全蠍、蜈蚣、羊角、鹿角霜、牛黃、石決明等藥物組成,其功效並非單純清熱解毒,而是針對複雜病機的複合作用:
清解內熱、息風止痙: 方中牛黃、石決明、蟬蛻、羊角均具清熱解毒、平肝息風之效。針對「骨蒸內熱」的病機,這組藥物可有效清除伏藏之熱,同時平熄內風,緩解內熱引起的煩躁不安等症狀。
祛風散結、化痰通絡: 天南星、白附子、白僵蠶、全蠍、蜈蚣均具祛風、化痰、散結、通絡之效。針對外感寒邪,其能祛除體表之風邪,並化解體內痰濁,促進經絡氣血的運行,解決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氣機阻滯,亦可通利經脈,疏通骨節。
滋陰補腎、固本培元: 鹿角霜具滋陰補腎、強筋骨之效。針對內熱久耗陰液,導致體虛乏力的情況,鹿角霜可滋養腎陰,強健筋骨,從根本上調養機體,扶正祛邪。
治療原理分析
《濟世全書》描述的「骨蒸內熱」病機,可理解為患者陰液虧虛,虛火內擾,同時兼有外感寒邪。此時,單純清熱則可能損傷正氣,單純扶正又恐助長邪氣。大白散的精妙之處在於其組方兼顧清熱與固本,祛邪與扶正,使藥效能夠多方面作用於複雜的病理變化。
攻邪與扶正並用: 方中清熱解毒、息風止痙之藥與祛風散結、化痰通絡之藥共同作用,可清除體內深伏之熱邪,化解痰濁,疏通經絡,以驅除病邪為第一要務。同時,搭配滋陰補腎的鹿角霜,可以補養陰液,從根本上改善陰虛內熱的體質。
寒熱並治: 針對「時發外寒,寒過,內熱附骨蒸盛」的表現,大白散中的祛風藥物可以解表散寒,而清熱解毒之藥則能清除內熱,可謂寒熱並治,雙管齊下。
整體調節: 本方劑藥物相互協同作用,既能清解內熱、又能祛除外邪,同時兼顧補益正氣。這種整體調節的作用,使機體陰陽平衡得以恢復,病邪得以驅除。
總結
大白散並非單純的清熱解毒劑,而是兼具清熱、祛風、化痰、通絡、滋陰等多重功效的複方製劑。它針對陰虛內熱、兼有外感寒邪的病機,以攻邪與扶正並用、寒熱並治的原則,達到整體調節,恢復機體平衡的目的。其應用範圍遠不止於古代醫案所描述的「骨蒸內熱」,在現代臨牀上,針對具有類似病機的疾病,如陰虛內熱型的關節疼痛、皮膚瘙癢、不明原因的發熱等,均可考慮使用本方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大天南星(炮)。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粟米聯1撮,煎至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 組成:大天南星(炮)。 主治:胃反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