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散

JIAO T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交泰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辛散苦燥之性,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胸悶氣喘等症狀有效。此外,其性溫能開竅醒神,可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

交泰散主要治療痰濕阻肺、心神不安,而天南星的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恰好能針對此病機,故而被列入方劑中。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交泰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以及現代藥理研究,中藥方劑「交泰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產後淤血流入腰膝走注,疼痛如錐刺,不能舉動。 古文指出此方治療因敗血流注經絡而引起的疼痛,甚至可能發展成癰疽。

治療原理

古文所提及的「荊防交泰散」應是「交泰散」的變方,加入了荊芥、防風等藥物,並指出此方與五積散、敗毒散同類。因此,分析「交泰散」的治療原理需結合原方與五積散、敗毒散的功效來推斷。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古文明確指出「交泰散」治療的是產後淤血引起的疼痛,因此可以推斷此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疏通經絡,消除淤血,從而緩解疼痛。此點與五積散的功效相符,五積散常用於治療氣血痰食積滯所致的各種痛症。
  • 散寒除濕,解表發汗: 五積散和敗毒散均有發汗解表,散寒除濕的功效。加入荊芥和防風的「荊防交泰散」則更強化這方面的作用。由於產後氣血虛弱,容易感受外邪,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此方劑中的這些功效有助於驅散外邪,疏通經絡。

綜合分析

「交泰散」主要治療因淤血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尤其是產後腰膝等部位的疼痛。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而加入荊芥、防風等藥物的變方「荊防交泰散」則可能兼具散寒除濕,解表發汗的功效,以應對產後虛弱、易感外邪的情況。

與原方主要成分「天南星」和「黃連」相比較,古文提及的「荊防交泰散」的藥物組成更為複雜,功效也更為廣泛。結合原方成分分析,「天南星」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作用,推測此方可能含有天南星,用以去風痰,和止痛。「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淤血化熱,消炎解毒。

總體而言,「交泰散」及其變方「荊防交泰散」主要針對產後淤血證,通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以及可能的散寒除濕、解表發汗等作用,來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大南星。
以釅醋磨塗湧泉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咽喉痛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交泰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三。 組成:大南星。 主治:咽喉腫痛。

交泰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四。 組成:藿香葉半兩,陳皮半兩,肉豆蔻(生)半兩,半夏(制)半兩,青皮半兩,酸木瓜半兩,甘草(微炙)半兩,石菖蒲2錢。 主治:霍亂吐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