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關散
PAI G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排關散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功效。
排關散主治風寒濕邪客於經絡,阻滯氣血,致使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或兼見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症。天南星在方中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通經活絡,止痙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排關散方劑功效主治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排關散僅含天南星(炮製)一味藥材,主治小兒諸癇退後不能言。此方劑簡潔,但其療效著稱於治療小兒癇症後遺症所致的失語症。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單味藥材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古代醫學認為,小兒癇症發作,多與痰濁、風邪、瘀血等因素相關。癇症發作後,若痰濁阻滯經絡,或風邪侵襲,均可導致神經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出現言語功能障礙,即「不能言」。
天南星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痰濁,使經絡通暢;其祛風止痛之效,可以驅散風邪,減輕疼痛,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消腫散結的功能則能排除瘀阻,促進氣血運行。因此,天南星單味藥就能夠針對癇症後遺症的病機,達到化痰祛風、通經活絡、改善言語功能的目的。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用藥方法為「搗研為散拌勻,每服乳汁調下一字匕,日四五服,量兒大小加減」,說明此方劑用量需根據小兒年齡及體質調整。以乳汁調服,也符合古代小兒用藥的習慣,乳汁能更好地使藥物吸收。
總而言之,排關散雖僅由天南星一味藥組成,但其治療小兒癇症後失語的原理,在於天南星藥性的整體作用,通過燥濕化痰、祛風止痛、消腫散結,最終達到疏通經絡、改善神經功能的目的。 此方劑的簡潔性也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藥物功效的深入瞭解和精準運用。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炮)。上為細散。每服1字匕,豶豬膽汁調下,咽入喉中,即能言。
(《幼幼新書》卷十引漢東王先生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排關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組成:天南星(炮)。 主治:小兒諸癇退後不能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