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蘇散

XING S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蘇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揮發油成分能疏散風寒,止咳平喘,適用於外感風寒、痰多咳嗽等症。同時,天南星亦具消痰散結作用,能有效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阻塞。

因此,星蘇散中加入天南星,可有效治療風寒痰阻,咳嗽氣喘等病症,發揮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主治功效


星蘇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星蘇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諸風,口噤不語。具體症狀包括:

  • 口噤不語:口不能開,無法言語。
  • 咽喉為氣之道路,風傷其氣,以掩其道路之間:咽喉是氣息流通的要道,外感風邪,阻滯了氣息的正常流通。
  • 血滯於心,心竅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瘀滯於心,導致心竅不通,影響言語功能。
  • 眼暗瘛瘲,聲惡嚼舌:眼花昏暗,肌肉抽搐,發出奇怪的聲音,咬舌。

治療原理

星蘇散的組成為:

  • 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痛,消腫散結。
  • 蘇葉:解表散寒,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 白附子:散寒除濕,祛風止痛,化痰散結。
  • 花椒:溫中散寒,殺蟲止癢,止痛止吐。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驅寒止痛。
  •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絡,助陽止痛。
  •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調經止痛。
  • 紅豆蔻:化濕行氣,開胃消食,止瀉止吐。
  • 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和胃止痛

從方劑組成來看,星蘇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祛風散寒:方中天南星、蘇葉、白附子、乾薑、桂枝等藥物,皆具有祛風散寒的作用。通過發散風寒,解除外邪對氣機的阻滯,使氣息得以順暢。

  2. 化痰通竅:天南星、白附子等藥物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夠清除阻滯在咽喉及心竅的痰濁,使氣道通暢,心竅開通。

  3. 活血通絡:方中加入紅花,意在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滯於心的狀況。

  4. 溫陽通脈:乾薑、桂枝等溫熱藥物的加入,有助於溫陽通脈,推動氣血運行,進一步改善氣血瘀滯的狀況。

  5. 調和諸藥: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性平和,並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峻烈之性。

  6. 佐以雄豬膽:古文中多次提到煎藥時加入「雄豬膽少許」,豬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潤燥、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在此處應是起到清熱化痰、利咽開音的作用,與諸藥合用,加強療效。

  7. 佐以生薑、紫蘇:在多個文獻中,星蘇散的服用方法均提及使用生薑和紫蘇一同煎煮,生薑和紫蘇具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的作用,可以增強星蘇散祛風散寒、理氣化痰的效果。

綜合以上分析,星蘇散通過祛風散寒、化痰通竅、活血通絡、溫陽通脈等作用,達到治療小兒諸風、口噤不語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略炮,銼散)。每服3字。以生薑4片,紫蘇5葉,煎取其半,卻入雄豬膽汁少許,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星蘇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天南星(略炮,銼散)。 主治:小兒諸風,口噤不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