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聖散

到聖散

DAO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到聖散中包含天南星,其原因主要在於天南星的藥性與功效:

  1. 祛風止痙: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風痰壅盛、痰迷心竅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開竅化痰:天南星性溫,能通經絡,開竅化痰,對於痰濁阻滯、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療效。

到聖散中加入天南星,正是利用其祛風止痙、開竅化痰的功效,以治療風痰阻滯、痰迷心竅所致的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到聖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到聖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口瘡」。古代醫家認為小兒口瘡多與心脾積熱或虛火上炎有關,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潰瘍、疼痛,甚至影響飲食。「到聖散」透過外敷腳心(湧泉穴)的方式,以引火下行、清熱解毒,從而緩解口瘡症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

  • 大天南星
    • 性味:苦辛溫,有毒。
    • 傳統功效: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
    • 本方取「中心如龍眼大」部分,可能因其質地較細膩,毒性較低,且便於研磨成末。

2. 配伍與用法邏輯

  • 醋調外用

    • 醋性酸收,能增強藥物滲透,並助天南星散結消腫,同時減輕其毒性。
    • 醋亦能引藥入肝經,間接調和氣血,有助清熱。
  • 塗腳心(湧泉穴)

    • 湧泉穴為腎經起始穴,外敷藥物可激發經氣,引火歸元,使上炎之虛火或熱毒下行。
    • 此法屬「上病下治」的體現,符合中醫「病在上取之下」的治療原則。

3. 治療原理推論

  • 天南星的局部作用
    • 天南星外用能散結消腫,抑制炎症反應,對於口腔黏膜潰瘍可能具收斂止痛之效。
  • 經絡調節
    • 通過刺激湧泉穴,調節腎經與全身陰陽,平衡上熱下寒的病理狀態。
  • 毒性控制與運用
    • 天南星雖有毒,但醋調可部分緩解其烈性,且外塗腳心遠離口部,降低內服風險。

三、總結

「到聖散」以天南星為核心,透過醋調和穴位外敷的獨特用法,體現中醫「內病外治」的智慧。其機理在於:

  1. 天南星清熱散結,直接針對口瘡局部病機;
  2. 醋引藥入絡,增強滲透並調和藥性;
  3. 湧泉穴外敷引火下行,從整體調節陰陽。
    此方簡潔,針對小兒口瘡的熱邪或虛火標本兼顧,展現古代外用方劑的巧妙設計。

傳統服藥法


大天南星(去皮,只取中心,如龍眼大)。
上為細末。
用醋調,塗腳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到聖散, 出處:《閻氏小兒方論》。 組成:大天南星(去皮,隻取中心,如龍眼大)。 主治:小兒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