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呷散

一呷散

YI G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2%
肺經 28%
胃經 14%
脾經 14%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一呷散]的組成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天南星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天南星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痰,改善由痰濕引起的問題。在[一呷散]中,天南星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化痰作用,有助於緩解由濕痰引起的症狀。然而,由於天南星性質偏燥,使用時需注意避免引發乾燥相關的不適。

一呷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化痰止咳之效。白僵蠶為蠶蛾幼蟲感染白僵菌後製成的藥材,性寒、味辛,入肺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痰熱咳嗽、瘰癧、癭瘤等疾病。

一呷散方劑通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白僵蠶在方中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夠有效化解痰熱,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一呷散」方劑中包含「全蠍」,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通經活絡:全蠍性溫,入肝經,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 解毒消腫:全蠍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毒蛇咬傷、蜂螫傷等引起的紅腫疼痛,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一呷散」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作用是針對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並輔助解毒消腫,達到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呷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急症,針對以下病機與症狀:

  1. 痰壅氣閉之急症
    • 「卒中,昏不知人」:風痰上攻,壅塞清竅,導致意識喪失。
    • 「痰氣上壅,咽喉作聲」:痰涎阻滯氣道,呼吸不暢,喉中痰鳴有聲。
    • 「喉痹纏喉」:痰火或風痰閉阻咽喉,引發咽喉腫痛、窒息危象。
    • 強調「命在須臾」,顯示此方用於急救,以豁痰開閉、通氣醒神為先。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天南星(生用)

    • 性味辛溫燥烈,善祛風化痰,尤長於「攻逐經絡風痰」。
    • 生用毒性強而開閉力猛,能迅速瓦解痰涎壅塞,適用於痰阻神昏之急症。
  2. 白僵蠶

    • 性味鹹辛平,能「化痰散結、熄風止痙」。
    • 協同天南星祛風痰,並緩解因痰壅引動的風象(如喉中痰鳴、肢體痙搐)。
  3. 全蠍(去毒)

    • 功專「搜風通絡、熄風解痙」,其走竄之性可助痰涎消散。
    • 與僵蠶相配,增強平息內風、通暢氣機之效,尤其針對痰閉咽喉之急症。

組方邏輯與治療思路

  • 急救豁痰為核心
    三藥皆為「走竄化痰」之品,生用更增藥力迅猛之勢,直擊痰涎壅塞之病所。天南星主攻痰結,僵蠶、全蠍輔助通絡熄風,形成「化痰—開竅—熄風」的協同作用。
  • 生薑汁為引
    生薑汁既能解天南星之毒,又可溫通散結,助藥力直達咽喉胸膈,調和峻藥之性而不減其效。
  • 適用於「實證閉證」
    此方專為痰涎壅盛、氣機驟閉之實證設計,若見喉閉痰鳴、呼吸急促、意識昏蒙者,可急灌此方以豁痰通氣。

總結

「一呷散」為古代急救痰閉之峻劑,以生藥猛攻痰涎,藥簡力專,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用藥思路。其效關鍵在於痰消則氣順,氣順則神醒,適用於風痰壅塞所致的卒中等危候。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大者)0.5兩,白僵蠶0.5兩,全蠍7個(去毒)。
消豁痰涎。
上生為細末。
每服抄1錢,用生薑自然汁半燈盞許調藥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呷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大者)半兩,白僵蠶半兩,全蠍7個(去毒)。 主治:消豁痰涎。主治:卒中,昏不知人,痰氣上壅,咽喉作聲;喉痹纏喉,一切風痰壅塞,命在須臾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