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元散

順元散

SHUN Y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5.8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腎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10%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順元散]中包含[烏頭],因為烏頭具有溫陽祛寒、通經止痛的作用。烏頭能夠有效溫暖寒冷的經絡,對於由寒邪引起的經絡不暢、疼痛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溫陽和祛寒,對於寒邪引起的問題具有顯著療效。在[順元散]中加入烏頭,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溫陽祛寒效果,改善由寒邪引起的經絡不暢和疼痛。

順元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順元散多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導致的腹痛、泄瀉、肢冷等症狀,附子可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濕,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回陽救逆:附子具有回陽救逆、強心利尿的功效。對於陽氣衰微、脈微欲絕的危重病症,附子可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幫助患者恢復生機。

順元散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溫肺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其辛溫之性,可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其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痰迷心竅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

順元散為溫燥之劑,用於治療寒痰閉肺、咳喘痰多、神志不清等症。天南星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溫化痰濁、開竅醒神的功效,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順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以「一切氣」為核心,涉及氣機不暢所致之脾胃、胸膈、經絡及婦科疾患。具體可分為三類:

  1. 脾胃氣滯:如脾胃不和、冷食內傷、胸膈不利、噎塞食少,反映中焦寒濕阻滯、升降失司。
  2. 氣血鬱滯:渾身疼痛、頭昏無力、兩脅攻刺痛,屬氣血運行不暢,寒凝經絡。
  3. 婦科寒瘀:血海久冷、月經不調、腹痛經閉,為寒凝血瘀、衝任不調之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溫通氣血、健脾化痰」為主軸,兼具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之效,結構層次如下:

  1. 行氣燥濕,調理中焦

    • 厚朴、枳殼、陳橘皮:行氣寬中,消脹除滿,針對脾胃氣滯。
    • 半夏、茯苓:化痰滲濕,降逆止嘔,解決痰逆胸悶。
    • 乾薑、桂:溫中散寒,助陽化濕,驅逐冷食內傷之寒邪。
  2. 補氣養血,扶助正氣

    • 人參、白朮(雖缺量,推測為補脾要藥)、甘草:補益脾氣,增強運化,治本虛標實。
    • 當歸、川芎:活血養血,兼顧婦科血海虛冷與氣血瘀滯之痛。
  3. 宣通表裏,疏通經絡

    • 桔梗:宣肺利膈,載藥上行,開提氣機。
    • 白芷:散寒通竅,止頭昏疼痛。
    • 白芍(僅3錢):柔肝緩急,制約溫燥之性,防耗陰血。
  4. 引經調和

    • 生薑、蔥白:煎服時加入,外散風寒,內通陽氣,協調諸藥達表裏。

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劑量特點為 桔梗獨重(3兩),佐以枳殼,暗含「 枳桔散 」結構,專治胸膈氣塞;桂、薑溫通芎、歸活血,可改善寒凝血瘀之痛證。整體配伍 溫而不燥,通補兼施,既能調理中焦寒濕氣滯,亦能透過氣血雙調緩解婦科寒瘀,凡屬「 寒濕氣血交阻 」之證,皆可加減應用。

備註:白朮用量原缺,然其為健脾要藥,推測應與茯苓、人參等量(約4錢半至1兩),以強化健脾祛濕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6分,厚朴6分,乾薑6分,人參4錢半,茯苓4錢半,半夏4錢半,川芎4錢半,枳殼1兩2錢,陳橘皮1兩8錢,桔梗3兩,甘草9錢,白芷9錢,桂9錢,白朮、白芍藥3錢。
上為粉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蔥白2寸,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方中白朮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一切氣;或脾胃不和,內傷冷食,渾身疼痛,頭昏無力,或痰逆,或胸膈不利,氣壅,或多噎塞,飲食不可,及元氣攻刺兩脅疼痛;女人血海久冷,月候不勻,走註腹痛,經不行者。
  • 本方中烏頭、附子均為有毒中藥,使用時需嚴格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動脈粥樣硬化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睡眠障礙脖子頸項酸痛暈眩腹瀉手腳冰冷多痰全身酸痛怕冷頭昏精神不佳

相同名稱方劑


順元散,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引《醫療藥方規矩》。 組成:制南星1錢,木香1錢,制川烏5分。 主治:中風,痰涎壅塞,卒倒氣絕者。

順元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三。 組成:烏頭2兩,附子(炮)1兩,天南星1兩(炮),木香半兩。 主治:能溫裏外,和一切氣,通血絡。主治:傷寒陰盛,裏寒脈細,手足厥冷,脾胃冷痛;或氣虛痰盛,頭暈失眠;或産婦氣乏難産,胎死腹中。

順元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烏頭2兩(炮,去皮臍),附子1兩(炮,去皮臍),天南星1兩(炮)。 主治:一切氣;或脾胃不和,內傷冷食,渾身疼痛,頭昏無力,或痰逆,或胸膈不利,氣壅,或多噎塞,飲食不可,及元氣攻刺兩脅疼痛;女人血海久冷,月候不勻,走註腹痛,經不行者。

順元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當歸6分,厚朴6分,乾薑6分,人參4錢半,茯苓4錢半,半夏4錢半,川芎4錢半,枳殼1兩2錢,陳橘皮1兩8錢,桔梗3兩,甘草9錢,白芷9錢,桂9錢,白朮、白芍藥3錢。 主治:脾元虛弱,肌體羸瘠,食飲難消,胸膈痞悶,痰多嘔逆,氣刺脹滿;及外感寒邪,頭昏體倦,項強惡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