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膏以附子為主要成分,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肢體冰冷、畏寒怕冷、腰膝酸軟、陽痿等症狀,附子能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邪,達到溫中散寒的效果。
- 回陽救逆: 附子能強心回陽,適用於亡陽證候,例如陽氣衰微、脈微欲絕、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等危重症狀。附子可溫暖心陽,振奮心氣,改善循環,從而達到回陽救逆的效果。
附子膏中加入附子,旨在通過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藥效,治療寒邪所致的各種疾病,以及救治危重病患。
附子膏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止痛:烏頭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附子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寒凝血瘀、脘腹冷痛等寒性疾病。
-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附子性溫,能溫陽補氣,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同時,烏頭的毒性較強,附子可以起到緩和毒性,提高藥物安全性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膏」
附子膏,為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主治牙齒疼痛,連帶腮部也腫脹疼痛。
組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用法: 將附子、烏頭適量研磨成粗末,加入適量水,煮沸後,去渣取汁,加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即可服用。
禁忌: 本方有毒,不可久服,孕婦及兒童禁用。
總結: 附子膏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主治牙齒疼痛,連帶腮部也腫脹疼痛。但本方有毒,不可久服,孕婦及兒童禁用。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生,去皮臍,為末)2兩,豬脂4兩。
先煉豬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勻,酒少許調如膏。
攤傷處,每日1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生附子(大者)1枚,生烏頭1個。 主治:牙疼,腮亦腫痛。
附子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爲末)2兩,豬脂4兩。 主治:腕折傷損。
附子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甜瓜子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主治:耳聾。
附子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附子1枚(别搗爲末),鲫魚1枚(長5寸),亂發如雞子大,豬脂4兩。 主治:一切疥癬、惡瘡不癒。
附子膏,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附子(炮)3兩,天雄(炮)3兩,烏頭(炮)3兩,防風2兩(1方無防風)。 主治:白癜風。
附子膏,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附子2兩(去皮臍),吳茱萸1兩,川椒1兩(去目),白芷2兩,前胡1兩(去蘆頭),川芎2兩,白朮1兩,桂心1兩,當歸2兩,細辛1兩,漢防己1兩。 主治:腳氣風毒疼痛,及緩弱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