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附方

大附方

DA F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5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11.2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脾經 28%
心經 28%
肝經 14%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附方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寒邪入體,陽氣虛衰,導致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附子能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改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大附方中往往配合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形成協同作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附子能溫通氣血,促進其他藥物藥效的發揮,同時也能避免其他藥物寒性過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大附方是一種在中醫中廣泛使用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病痛和調理氣血。該方劑中包含烏頭,這種藥材的主要成分是烏頭鹼,具有強烈的藥效。在中醫理論中,烏頭被視為溫陽藥,具有散寒、通經、止痛的功能,特別適合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疼痛及氣滯血瘀的症狀。

烏頭的作用在於能夠刺激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有效緩解疼痛。此外,烏頭還具有解毒的特性,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增強身體的防禦能力。然而,由於烏頭屬於毒性較強的藥材,使用時需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配和服用,以確保安全並達到良好的療效。因此,大附方中加入烏頭的目的在於發揮其強效的止痛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附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咽喉腫痛極甚,以致言語不出,以及喉痹毒氣壅塞、咽門閉阻無法吞嚥之重症。其病機關鍵在於「寒毒凝滯」或「陽氣暴脫」所致咽喉閉塞,屬急危喉症。古代醫家取附子(或烏頭)大辛大熱之性,亟温裡陽、散寒開結,以救咽喉之痹阻。

組成與治療原理剖析

  1. 君藥:附子(或烏頭)

    • 炮製後減其毒性,存其「回陽逐寒」之力。切片如豆含服,使藥力直達病所,內通少陰(腎經)之陽,外開咽喉之痹。
    • 蜜塗炙後含咽,既緩和燥烈之性,又借甘緩之蜜延長藥效,潤燥相濟,更利毒邪消散。
  2. 用藥邏輯

    • 溫通開閉:附子辛熱走竄,能破陰寒之凝滯,對「寒閉喉痹」或「陽虛氣逆」所致咽喉腫閉有速效。
    • 局部取效:含咽之法使藥力持久作用於咽喉,激發陽氣流通,逐散毒邪,復其開闔之機。
    • 禁忌深意:忌豬肉、冷水,以防陰寒助邪,反損附子溫效。

總結
本方以單味附子(烏頭)為核心,重在「急温通痹」,乃古代針對寒性喉閉的急救思路。其效關鍵在於借附子大熱之性破陰回陽,佐以蜜炙緩峻,屬「峻藥緩用」之法,適於寒毒暴閉之急症,非風熱實火所致者。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1枚(炮令裂,削去皮。烏頭亦得)。
上切如豆。
每含1塊,咽汁。1方蜜塗炙圻,含之咽汁,甜盡更塗蜜炙,准前含咽之。
忌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咽喉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附方,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四。 組成:大附子1枚(炮令裂,削去皮。烏頭亦得)。 主治:咽喉腫痛極盛,語聲不出者,及喉痹毒氣,咽門閉不能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