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陽丹

DONG YA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三

熱性指數

45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7%
心經 25%
脾經 25%
肝經 12%
腎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洞陽丹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為溫陽散寒之要藥,可溫補心陽,回陽救逆,適用於陽虛寒症,如陽氣不足、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洞陽丹主治陽虛寒凝之症,附子溫陽散寒,可助藥力達病所,溫通經絡,使陽氣復甦。
  2. 助藥力: 附子配伍其他藥材,可增強藥效,如與乾薑配伍,溫陽散寒效果更佳。洞陽丹中附子與其他藥材相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洞陽丹是一種典型的中藥方劑,在中醫藥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組成中包含天雄,這是一種具有獨特藥性的重要藥材。天雄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陽虛引起的病症,如四肢冰冷、腹痛等。其成分中的生物鹼和揮發油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陽氣,從而達到暖身的效果。

在洞陽丹的方劑中,天雄的添加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溫陽作用,也協調了其他成分的作用,形成協同效應。這使得洞陽丹對於理氣、活血、緩解寒邪引起的不適症狀具備更佳的療效。天雄所含的多種有效成分,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因此在臨牀上被廣泛應用。總之,天雄在洞陽丹中的加入,體現了中藥方劑中“君臣佐使”的理論,充分發揮了其療效,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

洞陽丹方中加入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烏頭性溫熱,入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洞陽丹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寒症,而烏頭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改善陽氣不足、寒邪入侵所致的各種症狀。
  2. 通經活絡:烏頭能通經活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洞陽丹中加入烏頭,可以加強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病症。

烏頭藥性峻烈,需慎用,需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調整用藥,方能達到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洞陽丹」,由附子、天雄、烏頭等藥物組成,具有溫裡散寒、回陽救逆之功。適用於陽氣不足、陰氣過盛,手腳冰冷、嘔吐腹瀉、脈搏細弱等寒證。

  1.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2. 烏頭:辛、溫,大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3. 天雄:辛、溫,有毒,歸肝、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綜上所述,洞陽丹含有附子、天雄、烏頭等藥物,具有溫裡散寒、回陽救逆之功。適用於陽氣不足、陰氣過盛,手腳冰冷、嘔吐腹瀉、脈搏細弱等寒證。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去皮臍)2兩,鐘乳粉2兩,天雄(炮,去皮)3兩,川烏(炮,去皮)4兩,陽起石(火煅)1兩,火砂1兩(別研細)。
上為細末,酒煮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本方方名,《醫統》引作「復陽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為辛溫大熱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手腳冰冷

相同名稱方劑


洞陽丹,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 洞陽丹(《雞峰》卷十三。)出處:《雞峰》卷十三。組成:附子1兩,天雄1兩,烏頭1兩。主治:補其氣,去風冷,通血脈。 。 主治:補其氣,去風冷,通血脈。

洞陽丹,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2兩,鍾乳粉2兩,天雄(炮,去皮)3兩,川烏(炮,去皮)4兩,陽起石(火煅)1兩,火砂1兩(别研細)。 主治:陽虛陰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脈細羸瘦,傷寒陰證,悉皆治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