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湯

三建湯

SAN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5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15.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7%
脾經 25%
心經 25%
肝經 12%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建湯中包含天雄,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救逆,回陽救逆: 天雄性溫,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之效。三建湯主治陽氣衰微、寒濕凝滯,導致的腎陽虛衰、心氣不足,表現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脈沉細等症狀。天雄作為方中君藥,可溫補心腎,回陽救逆,振奮陽氣,抵禦寒邪。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天雄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附子、肉桂等,共同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相輔相成,增強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天雄在三建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溫陽救逆、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陽氣虛衰、寒濕凝滯的重要藥物。

三建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為了其回陽救逆之效。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

三建湯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凝氣滯所致的各種寒證,例如陽虛氣虛、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附子溫陽補火,可回陽救逆,溫煦臟腑,恢復陽氣,從而改善寒證。同時,附子亦可散寒止痛,緩解患者的寒痛之苦。

三建湯中含有烏頭,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痙:烏頭性辛溫,入肺、腎經,具有極強的祛風散寒、止痛止痙作用。三建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筋脈拘攣等症,烏頭的辛溫性可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使氣血運行通暢。
  2. 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烏頭入腎經,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三建湯中還包含其他藥材,如川烏、草烏等,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烏頭在三建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辛溫性及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建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真氣不足,元陽久虛」所導致的寒性疾患,核心病機為陽氣衰微、陰寒內盛,具體表現可分為以下幾類:

  1. 虛寒性疼痛:如肢節煩疼、腰背痠痛,因陽虛不能溫煦經絡,寒邪凝滯氣血所致。
  2. 陽氣外脫:自汗厥冷、大便滑洩、小便白濁,屬腎陽衰微,固攝無權,津液外泄。
  3. 寒閉神昏:中風涎潮、不省人事,乃陰寒內盛,痰濁蒙蔽心竅;傷寒陰證厥逆脈微,為寒邪直中三陰,陽氣欲絕。

整體而言,此方針對沉寒痼冷、元氣欲脫之險證,強調「回陽救逆、溫裡散寒」的急治作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三建湯由天雄、附子、川烏三味大辛大熱之品組成,均為「補命門真火、逐沉寒痼冷」的峻藥,相互協同形成「純陽無陰」的配伍特點:

  1. 天雄

    • 古代視為「命門火衰之要藥」,性味辛熱,較附子更擅長溫補下元、壯命門之火,針對「元陽久虛」之根本。
  2. 附子

    • 通行十二經,補腎陽、散寒止痛,尤其能回陽救逆(如四逆湯),用於「厥冷脈微」等陽脫危候。
  3. 川烏

    •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力強,主攻寒邪凝滯經絡導致的肢節疼痛,與附子協同增強逐寒效力。

配伍特點

  • 三藥等分合用:皆炮製去皮臍以減毒性,存其熱性,形成「三重溫陽」格局,直達三焦(上助心陽、中暖脾土、下補腎火),迅速破散陰寒。
  • 佐以生薑:既可制三藥之毒,又能溫胃散寒,助藥力布散,兼顧中焦脾胃之氣。

治療原理

此方以「熱藥疊加」的峻烈之勢,達成以下作用:

  1. 溫補元陽:直接補益命門之火,挽救陽氣衰微。
  2. 散寒破陰:破除經絡臟腑間的沉寒積冷,解除寒凝痛症。
  3. 回陽固脫:通過溫熱之性提振脈象,固攝津液(止汗、止瀉),避免陽氣外亡。

總結

三建湯為「純陽溫裡」的峻劑,其設計邏輯在於集中火力攻克陰寒,適用於真陽虧竭、寒邪肆虐的危急重症。三方藥同源(均屬毛茛科)而各有側重,天雄補火、附子回陽、川烏止痛,合而形成「溫裡—救逆—止痛」的整體療效,展現中醫「急則治標」的用藥思維。

傳統服藥法


天雄(炮,去皮臍)、附子(炮,去皮臍)、大川烏(炮,去皮臍)各等分。
除痼冷,扶元氣。
上為粗末。
每服4錢,水2盞,加生薑1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三建湯性熱,有溫陽散寒、助陽益氣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三建湯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疾病等患者慎用。
  • 三建湯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咽喉乾燥、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前列腺炎心肌梗塞低血壓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手腳冰冷身體容易出汗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半身或下肢麻木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三建湯, 出處:《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天雄(炮,去皮臍)、附子(炮,去皮臍)、大川烏(炮,去皮臍)各等分。 主治:除痼冷,扶元氣。主治:真氣不足,元陽久虛,寒邪攻衝,肢節煩疼,腰背痠痛,自汗厥冷,大便滑泄,小便白濁;及中風涎潮,不省人事;傷寒陰證,厥逆脈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