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硫黃丸

SHI LIU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0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心經 18%
脾經 17%
肝經 17%
膀胱經 6%
肺經 6%
大腸經 5%
腎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石硫黃丸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炎: 硫磺具備強烈的殺菌消炎功效,可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治療皮膚病、濕疹、癬症等疾病有顯著效果。
  2. 疏風解表: 硫磺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熱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症狀。

此外,硫磺與其他藥材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因此被廣泛應用於中藥方劑中。

石硫黃丸中含有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效。石硫黃丸主要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桂枝可溫經散寒,解除痺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不足,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 輔助石硫黃,增強療效: 石硫黃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桂枝性溫,可緩解石硫黃的寒性,避免寒涼傷正,同時也能協調藥性,增強其治療效果。

石硫黃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功效。石硫黃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筋骨疼痛等症,附子可以溫陽散寒,驅除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配合藥性: 石硫黃丸中含有硫黃、石膏等寒涼藥物,附子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防止藥性過寒,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

石硫黃丸方劑中包含天雄,主要是基於其驅風止痛的功效。

天雄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

石硫黃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關節腫痛等症,天雄的驅風止痛之效,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症狀的效果。

石硫黃丸中包含烏頭,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風散寒: 烏頭性溫熱,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石硫黃丸主要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而風寒濕邪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烏頭的加入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活血通絡: 烏頭能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石硫黃丸中其他藥材如硫黃、石膏等也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烏頭的加入能加強此功效,促進病竈修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石硫黃丸」介紹:

  • 桂枝:

    • 性溫、味辛
    • 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 附子:

    • 性辛、甘,大熱,有毒
    • 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 也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 更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 硫磺:

    • 性溫、味辛
    • 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
    • 常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
    • 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 烏頭:

    • 具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 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
    • 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石硫黃丸的主要成分是硫磺、桂枝、附子、天雄、烏頭,具有溫經祛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腳弱且痠麻,胸腹之中有寒氣凝聚結成塊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硫黃半兩,桂心4兩,礜石(燒)2兩,附子(炮,去皮)2兩,天雄(炮,去皮)2兩,烏頭(炮,去皮)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空腹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石硫黃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七。 組成:石硫黃半兩,桂心4兩,礜石(燒)2兩,附子(炮,去皮)2兩,天雄(炮,去皮)2兩,烏頭(炮,去皮)2兩。 主治:腳風弱,胸腹中冷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