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附湯
LENG F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二二引《究原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冷附湯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是溫陽散寒,主要用於治療由於陽虛或寒邪所引起的病症。在冷附湯的組成中,附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附子性溫,味辛、甘,具有強效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人體的陽氣,驅散體內的寒邪。
附子中含有生物堿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從而改善因寒邪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此外,附子能調和其他藥材的功效,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為協調,增強其治療效果。由於其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但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附子能使冷附湯在治療寒性疾病方面發揮極大的效用。因此,附子在冷附湯中的地位不僅是增加方劑的有效性,也是整個方劑和諧運行的重要基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冷附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古文內容,「冷附湯」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特別是以下幾種類型的瘧疾:
- 脾寒瘧疾:症見惡寒嚴重、發熱輕微、面色青白、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小便量多。(《世醫得效方》)
- 痰實瘧疾:症見痰多、胸膈痞塞不通。(《活人事證方後集》、《雜病廣要》)
- 虛瘧:症見脾胃虛弱、虛熱上浮、痰實痞塞。(《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治療原理
「冷附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溫陽散寒,健脾祛濕:
- 附子大辛大熱,是方中主藥,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驅散脾胃寒邪,改善脾寒瘧疾的症狀。
- 草果仁(《濟生》方及《世醫得效方》中加入)辛溫,能燥濕溫中,除痰截瘧,與附子合用,加強溫陽散寒、健脾燥濕的功效。
降逆化痰,通暢氣機:
- 對於痰實瘧疾,「冷附湯」通過附子的溫熱之性,配合生薑的辛溫發散,可以溫化痰飲,降逆止嘔,疏通氣機,消除胸膈痞塞的症狀。
扶正祛邪,截斷瘧疾:
- 對於虛瘧,「冷附湯」重用附子以溫補脾腎陽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同時通過溫化痰飲、降逆行氣,達到祛除邪氣、截斷瘧疾發作的目的。
冷服的特殊意義:
- 古文記載「冷附湯」需要「隔夜煎下,用綿蒙盞,露一宿,至五更初取,冷服」,這種特殊的服藥方式,可能是為了使藥物更好地向下、向內運行,直達病所,增強藥效。這也體現了中醫「反佐」的用藥思路,即利用藥物的寒熱屬性與疾病的寒熱屬性相反,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結
「冷附湯」是一首以附子為主藥,溫陽散寒、化痰降逆為主要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瘧疾,尤其是脾寒瘧疾和痰實瘧疾。其獨特的冷服方式,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用藥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只(重9錢者,炮,去皮)。
壯脾胃,去痰實,降虛熱心氣。
上切片,分兩服。
每服以水2盞,加生薑10大片,煎取1盞,隔夜煎下,用綿蒙盞露1宿,至五更初取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冷附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二引《究原方》。 組成:附子1隻(重9錢者,炮,去皮)。 主治:壯脾胃,去痰實,降虛熱心氣。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