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烏散
XING W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1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烏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解毒消腫、祛風止痙的功效。
對於風痰阻絡、痰涎壅盛所致的中風痰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化痰散結,疏通經絡,恢復肢體功能。此外,其亦可解毒消腫,對於蛇蟲咬傷、瘡瘍腫毒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星烏散中包含天南星,是為了充分利用其藥性,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星烏散中加入烏頭,是基於其 辛溫燥烈 的藥性,能 散寒止痛、祛風濕。
烏頭為 毒性藥物,需嚴格控制劑量及炮製方法,方能發揮療效。
星烏散主要用於治療 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 等症,烏頭的辛溫之力可 驅散寒邪,並 溫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同時,烏頭的燥烈之性可 燥濕祛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 改善風寒濕痺 所致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星烏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仁齋直指方論》、《奇效良方》、《嬰童類萃》、《保命歌括》等古籍中關於「星烏散」的記載,可歸納其主要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要功效
- 散寒拔毒,消腫止痛: 從《嬰童類萃》的記載可見,「星烏散」具有散寒拔毒、止痛舒筋之效。此功效亦可從其組成的藥物中得到印證,天南星燥濕化痰,散結消癥;紅烏頭(川烏)溫中散寒,驅風止痛。兩者合用,能有效解除寒邪鬱結,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治療癰疽腫毒: 《仁齋直指方論》中明確指出,「星烏散」可用於治療癰疽已結,未作穴潰的階段。此時,病邪多聚結於局部,尚未潰膿,而「星烏散」中的辛溫之藥,有助於化解局部瘀滯,促進氣血流通,從而消散腫塊。
- 治療頑固性頭痛:《奇效良方》記載「星烏散,治諸般頭風,二三十年不愈者,只二三服效」。此處所指頭風,應為寒邪鬱阻經絡所致的頭痛,且病程較長,不易治癒。「星烏散」利用辛溫散寒之藥力,通經活絡,驅散寒邪,故能治療頑固性頭痛。
- 外敷助膿: 《保命歌括》中,提及「星烏散」可作為蝦蟆瘟外敷用藥,其作用可能在於利用藥物的辛散之性,助其化膿排毒,而蝦蟆瘟為腮腺腫脹之病,與癰疽病理有類似之處。
治療原理分析
「星烏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其藥物的組合上,其組方雖有差異,但均包含天南星和川烏(或紅烏頭)。
- 溫散寒邪,通經活絡: 天南星和川烏皆為辛溫之品,能溫散體內寒邪,推動氣血運行。對於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散結消腫,化痰止痛: 天南星除了辛溫之性,還具有化痰散結之功,能消散局部腫塊,並可與川烏配伍,加強止痛效果。
- 因症而異,靈活運用: 古籍中提到「星烏散」時,常搭配不同的用法。例如,外敷時可根據情況選擇酒、醋或蜜水調敷,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在應用時,需考慮病邪的性質(寒熱虛實),選擇適當的輔助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強調局部用藥,提高療效: 在許多情況下,「星烏散」都是以外敷的形式使用。這種局部用藥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於病竈,提高藥效,尤其適用於腫脹疼痛等局部症狀。
總而言之,「星烏散」的治療核心在於利用辛溫散寒之藥,驅散體內寒邪,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各類痛證和瘡瘍腫毒。不同於一般清熱解毒之藥,「星烏散」更側重於溫散、疏通,故能治療久病不癒、屬寒證之病。
傳統服藥法
大南星、草烏頭、辣桂各等分。
上為末。
用酒或醋調敷,軟白紙貼,未穴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星烏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大南星、草烏頭、辣桂各等分。 主治:癰疽已結,未作穴潰。
星烏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組成:天南星、川烏(生,去皮尖)各等分。 主治:諸般頭風,20-30年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