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生祛痛方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可溫經散寒,通痺止痛,對於寒邪引起的疼痛尤為有效。其藥性猛烈,可迅速止痛,但也有較強的毒性,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此外,烏頭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與川芎、羌活等藥材配伍,可加強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效果,提高止痛效果。
三生祛痛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天南星能有效緩解。
- 通絡止痛: 天南星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對於痺證、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能起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作用。
因此,三生祛痛方中加入天南星,旨在發揮其祛風止痛、通絡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疼痛的目的。
「三生祛痛方」中使用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腰腿疼痛等,有良好的療效。
- 溫陽散寒: 白附子可溫陽散寒,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疼痛,如寒性腹痛、寒性頭痛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白附子在「三生祛痛方」中,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生祛痛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偏風頭痛久治無效者」。所謂「偏風頭痛」,屬中醫風邪夾寒、痰濁瘀阻頭部經絡之證,特徵為反覆發作、痛勢劇烈,且常見畏風、局部冷感。「久治無效」暗示其痛根深痼,非一般疏風藥可解,需用峻烈之品直攻痼結。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三生藥配伍核心
- 生烏頭(或草烏):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善逐深伏之寒邪,開痹通絡而止痛。生用則藥性悍猛,外用透皮力強,直擊寒凝痛處。
- 生南星:燥濕化痰,專攻經絡痰阻。生用毒性助其破結之力,化解久病痰瘀互結之勢。
- 生白附子:祛風痰、逐頭面風寒濕邪,尤善上行頭目,引藥至病所。
三藥皆生用未經炮製,毒性保留而藥性峻烈,協同增強破陰凝、逐痰瘀、通經絡之效,針對風寒痰瘀膠結之頑痛。
蔥薑配伍意義
- 蔥白(連須):辛溫通陽,既助藥力透達肌表,又藉其宣通之性引諸藥上行頭面。
- 生薑:散寒和胃,緩和生藥毒性,減少皮膚刺激,兼助溫通之效。
二藥搗泥蒸熱,兼具「載藥上行」與「熱敷行氣」雙重作用,使藥力藉熱力滲透,快速鬆解局部經脈拘急。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生猛直攻」為特色,通過三生藥毒峻之性破除久病痼結,輔蔥薑辛熱外敷,形成「毒-熱協同效應」:
- 溫通破凝:烏頭熱性融化寒痰,南星、白附破痰開竅,共解經絡閉阻。
- 透達速效:藉熱敷擴張膚腠,促藥力直透病所,迅速緩解痛勢,符合「其效頗速」記載。
此方體現中醫「以毒攻毒」「外用速達」的治法思維,專為頑固性頭痛而設,然須明辨病機屬寒痰瘀阻者方宜。
傳統服藥法
生烏頭(草烏亦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祛寒止痛。
上為細末。
每用1兩,以蔥白(連須)7莖,生薑5錢,切碎搗如泥,入藥末和勻,用軟布包好蒸熱,包在痛處。其效頗速,痛可緩解。
本方毒性劇烈,僅供外用,勿入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生祛痛方, 出處:《蒲輔周醫療經驗》。 組成:生烏頭(草烏亦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主治:祛寒止痛。主治:偏風頭痛久治無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