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白丸
SHENG BA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十六引鄭癒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生白丸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白附子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痹、頭痛、齒痛等,白附子能起到疏風散寒、止痛的作用。
2. 溫陽散寒:白附子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陽虛寒症,如脾胃虛寒、四肢冰冷等,白附子能起到溫陽補氣、散寒止痛的作用。
生白丸中白附子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同時也能溫陽散寒,改善陽虛寒症。
生白丸方劑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症狀有良好療效。生白丸以祛風止痛、化痰止咳為主要功效,天南星的燥濕化痰作用,有助於清除痰濁,促進氣機通暢,達到止咳的效果。
- 祛風止痛: 天南星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生白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天南星的祛風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不適。
生白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生白丸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半夏可有效去除痰濕,暢通氣道。
- 降逆止嘔: 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生白丸也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半夏可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半夏在生白丸方劑中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是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白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生白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等症狀。其組成為白附子、天南星、半夏三味藥材,共同作用以達到化痰止咳、散寒止痛的效果。
藥材功效分析:
- 白附子: 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散寒除濕之功。在「生白丸」中,白附子主要針對風寒之邪所致的痰涎壅盛,透過溫散之性,驅散體內寒邪,緩解氣機不利,進而減輕咳嗽氣喘。
- 天南星: 性味苦溫,歸肺、肝、脾經,具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之效。天南星的化痰作用較強,能將體內凝滯的痰液散開,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對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氣上逆起到治療作用。
- 半夏: 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半夏能燥濕以化痰,且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涎壅盛所致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更能透過調整脾胃功能以改善痰濕的產生。
綜合治療原理分析:
「生白丸」三藥合用,白附子散寒祛風,天南星化痰散結,半夏燥濕降逆,共奏祛風散寒、化痰止咳之效。小兒體質稚嫩,容易因風寒外襲或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痰液壅盛,阻礙肺氣宣發,進而出現痰涎不利、上喘咳嗽等症狀。本方針對病機,透過溫散、化痰、降逆之法,使痰液得以排除,肺氣得以宣暢,進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幼幼新書》中記載長沙醫者鄭愈以「生白丸」治療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以及《証治準繩‧幼科》中亦明確指出「生白丸」可治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皆驗證了本方對於上述症狀的療效。
此外,《青囊全集祕旨》中提及「生白丸」用於治療魚臍疔瘡,乃是藉其散結消腫之功。可見「生白丸」的功效不僅限於呼吸系統疾病,其透過化痰散結、解毒消腫的作用,也能用於其他相關病症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白附子半兩(新羅者),天南星半兩,半夏1兩。
上為末,取生薑汁打面糊為丸。
每服20-30丸,生薑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白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鄭癒方。 組成:白附子半兩(新羅者),天南星半兩,半夏1兩。 主治: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