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蠶丹

白僵蠶丹

BAI JIANG C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9%
胃經 16%
脾經 12%
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0%
大腸經 0%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僵蠶丹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白僵蠶性味歸經:白僵蠶味辛、鹹,性寒,入肝經。其具有祛風止痙、散結消腫之效,對風痰引起的抽搐、痙攣、半身不遂等症有較好療效。
  2. 方劑組成與功效:白僵蠶丹多用於治療中風、癲癇、破傷風等疾病,這些疾病大多伴隨痙攣、抽搐等症狀。白僵蠶作為方劑中主要藥物,其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白僵蠶丹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白僵蠶性寒,善於解痙止搐,但較偏於清熱解毒,而全蠍性溫,善於通經活絡,並可化瘀止痛。二者相配,寒溫相濟,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通經活絡,更能增強止痙止搐之效。

2. 協同作用,提升藥效: 全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增強白僵蠶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解痙止搐、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全蠍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白僵蠶的藥物吸收,進一步提升療效。

白僵蠶丹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白僵蠶善於祛風止痙,而白附子則以祛風濕、止痛、消腫著稱。兩者結合,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
  2. 相生相剋,互相制約: 白附子性溫燥,易於傷陰,而白僵蠶性寒涼,能緩解白附子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傷津液,使藥效更為平和穩妥。

白僵蠶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白僵蠶性寒,善於熄風止痙,但易傷正氣。天麻性平,能平肝熄風,且能補益肝腎,與白僵蠶相輔相成,既能增強止痙效果,又可避免白僵蠶過寒傷正。
  2. 針對病因,多角度治療: 白僵蠶丹主要針對風痰阻絡、肝風內動所致的痙攣抽搐。天麻不僅能平肝熄風,還能祛風通絡,與白僵蠶共同作用,可多角度治療病因,提升療效。

白僵蠶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毒化痰: 白僵蠶性寒,善於解毒,但同時也可能引起寒痰阻滯。半夏辛溫,能燥濕化痰,且能解毒散結,與白僵蠶相配,可協同解毒化痰,避免寒痰阻滯。
  2. 和胃止嘔: 半夏性溫,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白僵蠶可能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總之,白僵蠶丹中加入半夏,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物功效,並避免藥物副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白僵蠶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白僵蠶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抽搐、夜啼等症,而硃砂有助於平息肝風、鎮定神經,緩解驚厥發作。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白僵蠶清熱解毒,以消除因熱邪入絡所致的驚癇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具有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白僵蠶丹中添加金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金箔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可平息躁動、安撫心神,與白僵蠶、全蠍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方劑鎮驚安神之效,適用於驚癇、癲狂等症。
  2. 引藥入心:金箔質地柔軟,容易被身體吸收,可作為引藥入心之介質,引導藥物直達心臟,更有效地治療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寧之症。

金箔在方劑中起著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

白僵蠶丹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作用:輕粉為雄黃製成,具有較強的毒性,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白僵蠶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蟲積腹痛等症,而輕粉的驅蟲作用有助於改善病症。

2. 燥濕止癢:輕粉還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癢作用,能抑制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白僵蠶丹中加入輕粉,能輔助白僵蠶等藥材,共同發揮消風止癢的作用。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用量,且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中毒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僵蠶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白僵蠶丹》主治「驚風潮搐生涎,上喘急」。此證屬中醫「驚風」範疇,多見於小兒急驚風,因風痰閉阻、肝風內動所致,臨床特徵為抽搐、痰涎壅盛、呼吸急促。方中諸藥協力,旨在息風止痙、祛痰開竅、安神鎮驚。

二、組成與方義解析

  1. 息風止痙

    • 白僵蠶(炒):祛風解痙、化痰散結,善治驚癇抽搐。
    • 全蠍:息風鎮痙、通絡止痛,與僵蠶配伍增強止痙之力。
    • 天麻:平肝息風,針對肝風內動之抽搐。
    • 白附子:祛風痰、定驚搐,尤擅頭面風痰。
  2. 化痰降逆

    • 半夏(湯浸):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針對痰涎壅盛。
    • 膩粉(輕粉):逐痰通絡,助痰濕排出(註:此藥現因毒性罕用)。
  3. 鎮驚安神

    • 朱砂(水飛):清心鎮驚、安神定志,治驚風煩躁。
    • 金箔:重鎮安神,助朱砂強化鎮靜之效。
  4. 佐使配伍

    • 棗肉為丸:甘緩和中,調和藥性,兼顧護胃。
    • 麝香、荊芥湯下:麝香開竅醒神,荊芥疏風透邪,引藥直達病所。

三、治療原理
本方從「風、痰、驚」三方面著手:

  • 風息則搐止:僵蠶、全蠍、天麻協同平息肝風。
  • 痰祛則喘平:半夏、白附子、膩粉化痰降逆,通暢氣道。
  • 神安則驚定:朱砂、金箔重鎮,安定神志。

全方標本兼顧,共奏「祛風痰、止驚搐、開閉竅」之效,適用於風痰壅盛之急性驚風證。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1兩(炒), 乾全蠍21個, 白附子半兩, 天麻半兩, 半夏半兩(湯浸七次,以搗羅為細末), 朱砂半兩(水飛), 金箔10片(研), 膩粉1錢(研)。
上同拌勻,用棗肉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7-10丸,點麝香、荊芥湯迭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僵蠶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四引《醫方妙選》。 組成:白僵蠶1兩(炒),乾全蠍21個,白附子半兩,天麻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次,以搗羅爲細末),朱砂半兩(水飛),金箔10片(研),膩粉1錢(研)。 主治:驚風潮搐生涎,上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