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風散

哭風散

KU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9%
胃經 13%
肺經 13%
膀胱經 8%
小腸經 8%
心經 8%
腎經 8%
肝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哭風散中包含蜈蚣,主要是利用其通經活絡、祛風止痙的功效。

蜈蚣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作用。其性善走竄,能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對於小兒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哭鬧不止、驚厥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蜈蚣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一些由毒蛇咬傷、蜂蜇等引起的腫痛也有幫助。因此,在哭風散中加入蜈蚣,可有效緩解小兒哭鬧不止、驚厥抽搐等症狀,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

哭風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息風止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哭風散主治小兒驚癇,發熱抽搐,神昏不醒等症狀,全蠍可以有效平息痙攣,緩解抽搐,幫助孩子恢復正常狀態。
  2. 清熱解毒:全蠍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治療因外邪入侵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哭風散中加入全蠍,不僅可以止痙,更可以清熱解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而言之,全蠍在哭風散中發揮著息風止痙、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是治療小兒驚癇的有效藥物。

哭風散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基於其解痙止搐的功效。白僵蠶為蠶蛾感染白僵菌後的乾燥蟲體,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解痙止搐的功效。

哭風散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發熱、煩躁等症,白僵蠶的加入,能有效緩解痙攣,平息抽搐,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止痙安神的效果。

哭風散方劑中包含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瞿麥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哭風散方劑主治小兒發熱、煩躁、哭鬧、小便不利等症狀,瞿麥可清熱利濕,通利小便,緩解小兒的熱證和排泄不暢,達到止痛止哭的效果。
  2. 利水消腫,解毒消炎: 瞿麥兼具利水消腫、解毒消炎的功效。小兒哭風常伴有水腫或發熱引起的身體炎症,瞿麥可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症狀,同時還可解毒消炎,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治療哭風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哭風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臍風撮口」,即新生兒因斷臍時感染風濕邪毒,或尿液浸漬臍部,導致邪毒內侵,引發以下症狀:

  • 臍風:邪毒由臍部入侵經脈,出現抽搐、角弓反張。
  • 撮口:面部肌肉痙攣,口唇緊縮無法吮乳。
  • 面赤喘急、啼聲不出:風邪化熱,痰阻氣道,肺氣不宣。
    此症屬急證,古代又稱「七日風」(多發於出生後七日內),「哭風散」之名或取「促使啼哭以通氣」之意。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個別作用

  • 赤腳金頭蜈蚣(1枚)
    性辛溫,善走竄,熄風止痙力猛,能「截風定搐」,直折肝風內動之痙攣。
  • 蠍梢(4尾)
    蠍尾藥性銳利,專攻經絡風痰,與蜈蚣協同增強通絡止痙之效,古稱「對藥」。
  • 僵蠶(7個)
    祛風化痰,善治小兒驚風,其輕清之性可緩解蜈蚣、蠍梢峻烈之勢。
  • 瞿麥(半錢)
    利水通淋,引邪從小便出,或防尿液浸漬再度傷臍。
  • 半夏末(《普濟方》加)
    燥濕化痰,降逆止喘,針對痰阻氣道之喘急。

2. 配伍邏輯

  • 風痰並治
    臍風撮口多因風痰閉阻經絡,方中蜈蚣、蠍梢主攻風邪,僵蠶、半夏(如用)化痰,標本兼顧。
  • 內外合治
    先以藥末吹鼻取嚏,通過刺激鼻黏膜促使啼哭,宣通肺氣,開閉醒神(符合中醫「肺主氣,開竅於鼻」理論);後用薄荷湯調服,薄荷辛涼透表,助藥力外達,緩解痙攣。
  • 輕重搭配
    蜈蚣、蠍梢為「蟲蟻搜剔」猛藥,僵蠶、瞿麥相對緩和,形成攻邪不傷正的格局。

3.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絡熄風、化痰開閉」為核心:

  1. 熄風解痙:蜈蚣、蠍梢直接抑制風動抽搐;
  2. 宣通氣機:吹鼻取嚏可刺激呼吸道,緩解喉痙,促使肺氣宣發;
  3. 利濕祛邪:瞿麥導濕下行,切斷病源(尿濕浸漬)。

三、方劑特點

  • 急證急治:針對小兒臍風危候,用藥峻猛而速效,符合「其下者,引而竭之」(《內經》)的治則。
  • 給藥途徑巧妙:吹鼻法適用於牙關緊閉無法服藥者,體現古代兒科急救智慧。
  • 兼顧病因:瞿麥利濕反映古代對「尿濕染臍」致病機制的觀察。

(注:此方現代臨床已罕用,然其組方思路對研究古代兒科風證治療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赤腳金頭蜈蚣1枚,蠍梢4尾,僵蠶7個,瞿麥半錢。
上為末。
先用鵝毛管吹藥入鼻內使噴嚏啼叫為可醫,後用薄荷湯調服。
《普濟方》有半夏末半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哭風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 組成:赤腳金頭蜈蚣1枚,蠍梢4尾,僵蠶7個,瞿麥半錢。 主治:小兒斷臍爲風濕所傷,或尿在抱裙之內,遂成臍風撮口,面赤喘急,啼聲不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