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痙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平肝息風之效。全蠍性寒,入肝經,能清熱解毒、熄風止痙,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抽搐痙攣、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此外,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和麻木。因此,止痙散中加入全蠍,可有效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達到止痙止痛的效果。
止痙散中包含蜈蚣,主要原因如下:
- 通絡止痙: 蜈蚣性溫,具有通絡止痙之效,能疏通經絡,解除痙攣。對於因風寒濕邪、氣血瘀阻導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蜈蚣能有效改善。
- 驅風散結: 蜈蚣亦有驅風散結之功,能驅散風寒濕邪,消散瘀血,對於因風邪入絡、氣血凝滯引起的痙攣,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蜈蚣在止痙散中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發揮更佳的療效,但因其毒性較大,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止痙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風動痙厥」之證,見於乙型腦炎引發的抽搐不止,或四肢拘急、筋脈攣急,甚至角弓反張等痙病表現。其「搜風通絡,鎮痙止痛」之效,亦延伸至頑固性頭痛、偏頭痛及關節痛,此類疼痛多因風邪內擾、經絡氣血壅滯所致,屬「久病入絡」或「風痰阻絡」之機制,顯示本方針對「風」與「絡」兩大病理關鍵。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全蠍
- 性味辛平,專入肝經,為「搜風定痙」要藥。其力善走竄,能深入經絡搜剔伏風,直接抑制筋脈攣急。
- 現代科學推測:全蠍毒素中含多肽成分,可能阻斷神經肌肉接頭的異常放電,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
蜈蚣
- 性味辛溫,毒性峻烈,走竄之力更勝全蠍。《醫學衷中參西錄》稱其「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
- 與全蠍協同,形成「蟲類藥對」,倍增通絡止痙之效。其物質基礎可能涉及調節神經遞質(如GABA)或抑制炎症介質釋放。
配伍邏輯:
- 同氣相求:兩藥皆屬蟲類,具「動」之特性,與「風善行數變」相應,以動制動。
- 毒性相制:全蠍偏平,蜈蚣偏溫,相互制約寒熱偏性,專攻熄風止痙而不傷正。
- 經絡靶向:肝主筋,兩藥皆入肝經,直達風痙病位,破解「風痰瘀阻絡」之病理鏈。
治療原理層次:
- 即刻鎮痙:通過抑制中樞或外周神經異常興奮,中斷肌肉持續收縮。
- 通絡治本:溶解絡脈中膠結的痰瘀風邪,改善氣血流通,適用於久痛入絡之證。
- 風藥的特性:辛味開泄,促進體內病理產物(如炎症因子)的宣散與代謝。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以通為用」的中醫思維,針對急慢性痙攣性病證,從物質層面與能量層面(氣機流通)同步干預。
傳統服藥法
全蠍、蜈蚣各等分。
搜風通絡,鎮痙止痛。
上為細末。
一歲嬰兒每次1分。
《方劑學》本方用法:每服三分至五分,一日二至四次,溫開水調送,小兒根據年齡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痙散, 出處:《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治療法》。 組成:全蠍、蜈蚣各等分。 主治:搜風通絡,鎮痙止痛。主治:乙腦抽搐不止。四肢抽搐,痙厥,以及頑固性頭痛、偏頭痛、關節痛。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