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蜈蚣散

XIAO WU G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小蜈蚣散中包含蜈蚣,主要原因有二:

一、通絡止痛: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祛風解痙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阻絡、筋骨疼痛等症,蜈蚣可以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二、解毒消腫:蜈蚣具有較強的解毒消腫功效,對於蛇蟲咬傷、疔瘡腫毒等症,蜈蚣可以有效化解毒素,消腫止痛。

因此,小蜈蚣散中包含蜈蚣,正是利用其通絡止痛和解毒消腫的功效,來治療相關疾病。

小蜈蚣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全蠍性寒,具有熄風止痙之效: 小蜈蚣散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等症,而全蠍能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小兒驚風的症狀。
  2. 全蠍善於通絡止痛: 小蜈蚣散亦可用於治療肢體麻木、疼痛等症。全蠍性寒,能通絡止痛,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改善肢體痺痛的症狀。

因此,全蠍在小蜈蚣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治療驚風,也能緩解疼痛,達到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蜈蚣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綜合古文內容,「小蜈蚣散」主要用於治療破傷風,症狀表現為:

  • 口噤:牙關緊閉,難以張口。
  • 身反張:身體向後彎曲,呈角弓反張狀。
  • 不省人事:意識不清,昏迷。
  • 四肢強直:四肢僵硬,活動受限。
  • 發搐:抽搐,痙攣。
  • 目直視:眼睛直視,眼神呆滯。
  • 二便秘:大小便不通。

治療原理

「小蜈蚣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祛風」、「解痙」、「通絡」等概念。

1. 祛風解痙

  • 蜈蚣全蠍皆為蟲類藥物,具有祛風解痙之效。中醫認為,破傷風是由於「風邪」侵入體內,導致經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從而出現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蜈蚣與全蠍能夠「搜風」、「逐風」,將體內的風邪驅除,解除經脈的痙攣狀態,緩解抽搐、口噤、身反張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 蜈蚣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破傷風患者常伴有疼痛症狀,蜈蚣與全蠍能夠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從而減輕疼痛。

3. 外用開竅

  • 古文中提到「小蜈蚣散擦牙,吐出痰涎,立蘇」和「擦牙或吹鼻中」,說明「小蜈蚣散」可以通過外用的方式,刺激口腔或鼻腔黏膜,促使患者吐出痰涎,從而起到一定的開竅醒神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意識。這也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的治療原則。

4. 與其他方劑的配合

  • 古文中還提到了「小蜈蚣散」常與「防風湯」、「九味羌活湯」、「小續命湯」等方劑配合使用。這些方劑主要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的作用,與「小蜈蚣散」的祛風解痙作用相輔相成,可以增強療效。特別是在破傷風初期,表證明顯時,先用發汗解表之法,再配合「小蜈蚣散」祛風解痙,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發展。
  • 當病情發展至「邪漸入里」時,則需改用「左龍丸」等具有通腑瀉下作用的方劑進行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總結

「小蜈蚣散」是一個以蜈蚣、全蠍為主藥,具有祛風解痙、通絡止痛作用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破傷風引起的口噤、身反張、不省人事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通過祛風解痙、通絡止痛,以及外用開竅等方式,達到緩解症狀、控制病情的目的。在臨床應用中,常與發汗解表或通腑瀉下的方劑配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傳統服藥法


蜈蚣1條,全蠍2個。
去風。
炒,為末。
擦牙或吹鼻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小蜈蚣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蜈蚣1條,全蠍2個。 主治:去風。主治:破傷風,口噤,身反張,不省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