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將丹
BA JIA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八將丹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腫散結之功效。八將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狀,文蛤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熱毒蔓延,促進瘡瘍消退。
- 利濕化痰: 文蛤具有利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痰液粘稠難咳的症狀。八將丹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藥物,文蛤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八將丹方中,乳香的加入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此外,乳香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八將丹中加入乳香,可以增強方劑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療效,並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八將丹方劑中含有沒藥,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八將丹作為治療跌打損傷的方劑,沒藥的加入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收斂生肌: 沒藥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加速傷口癒合。在八將丹中,沒藥配合其他藥物,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八將丹方劑中加入沒藥,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以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等症狀。
八將丹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功效。能驅除體內外寄生蟲,治療瘡瘍、疥癬等皮膚病,也能解毒消腫,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等。
- 驅邪辟穢: 古人認為雄黃具有辟邪驅鬼的功效,用於驅除瘟疫、防治疾病。八將丹作為一種驅邪避瘟的藥物,加入雄黃可增強其功效,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因此,八將丹中加入雄黃,一方面是利用其藥性治療疾病,另一方面也承載著古代醫藥文化的象徵意義。
八將丹中含有蜈蚣,主要原因如下:
- 通經活絡,祛風止痛: 蜈蚣性溫,味辛,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濕痺痛、麻木不仁等症狀。八將丹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蜈蚣的藥性正好可配合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 解毒消腫,止痙止搐: 蜈蚣亦有解毒消腫、止痙止搐的功效,可治療毒蛇咬傷、毒蟲螫傷、破傷風等症狀。八將丹中其他藥物如雄黃、地龍等,亦具解毒作用,蜈蚣的加入能增強其藥效,更全面地治療各種外傷。
八將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八將丹為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方劑,全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息風止痙,鎮驚安神: 全蠍還具有息風止痙、鎮驚安神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痙攣、抽搐、神志不清的跌打損傷患者,全蠍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因此,八將丹中加入全蠍,可以更好地發揮其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以及息風止痙、鎮驚安神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八將丹方中包含蟬蛻,主要是因為蟬蛻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疏風散熱,解毒止癢: 蟬蛻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解毒,疏風止癢,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皮膚瘙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通經活絡,祛風止痛: 蟬蛻亦可通經活絡,祛風止痛,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亦有幫助。
八將丹方中以蟬蛻配合其他藥物,旨在清熱解毒,祛風止痛,對於一些熱毒壅盛、風熱侵襲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將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八將丹為外科常用方,主攻「提毒化腐」,針對「一切癰疽」而設。癰疽屬氣血壅滯、熱毒蘊結之證,初期多見紅腫熱痛,若未及時消散,易腐化成膿。此方外用以拔毒透膿,促使瘡頂破潰、膿腐排出,從而加速癰疽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解毒攻毒:
- 西黃(牛黃):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針對熱毒熾盛之本。
- 蜈蚣、全蠍(全蟲):性猛走竄,以毒攻毒,通絡止痛,直折瘡毒之勢。
- 五倍子:斂瘡收濕,輔助控制膿血過多,防毒邪擴散。
透膿引邪外達:
- 穿山甲(山甲):活血潰堅,專引藥力直達病所,促瘡頂破潰。
- 蟬蛻:輕揚透表,助邪從表面解,減輕局部腫脹。
開竅通絡,增強藥效:
- 麝香、冰片:辛香走竄,既能活絡散結,又可助諸藥穿透皮膚,深入病竈。
三、配伍思路解析
全方以「毒邪外透」為核心:
- 動物藥為主(蜈蚣、全蠍、穿山甲、蟬蛻)取其「動」性,攻逐瘀毒;
- 香竄藥為輔(麝香、冰片、西黃)開竅醒絡,強化局部作用;
- 五倍子固守,防止攻散過度。
諸藥協同,形成「攻毒—透膿—斂瘡」之序,體現中醫外科「腐去則新生」的治療邏輯。此方適用於癰疽中期膿成未潰階段,藉外敷直接作用於瘡頂,促進膿毒外泄,為瘡癒創造條件。
傳統服藥法
西黃3分,冰片3分,蟬蛻(烘)7枚,大蜈蚣(炙)7條,麝香3分,山甲(炙)7片,全蟲(炙)7個,五倍子(焙)3錢。提毒化毒。
上為細末。
用少許摻於瘡頂上,以膏蓋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八將丹,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組成:川文蛤1兩6錢(去毛),乳香3錢,沒藥3錢(去油),雄黃3錢,蜈蚣7條(酒洗,瓦上焙),全蠍7個(漂,勿焙),炙蟬衣7隻,炙甲片7錢。 主治:一切癰疽。
八將丹, 出處:《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組成:西黃3分,冰片3分,蟬蛻(烘)7枚,大蜈蚣(炙)7條,麝香3分,山甲(炙)7片,全蟲(炙)7個,五倍子(焙)3錢。 主治:提毒化毒。主治:一切疽毒不起,疔毒不透,腐肉不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