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風丹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定風丹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乳香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能行氣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定風丹中的乳香,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定風丹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定風丹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促進恢復。
- 祛風止痙: 沒藥還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邪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定風丹中加入沒藥,可以增強方劑祛風止痙的效果,對於治療風邪引起的各種病症,起到協同作用。
定風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其主要成分硫化汞能抑制中樞神經,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二、平肝熄風: 硃砂還具有平肝熄風之功。對於肝陽上亢、風火上炎所致的眩暈、耳鳴、口眼歪斜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肝熄風的作用。
然而,硃砂具有一定毒性,因此使用時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定風丹中包含蜈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解毒、通絡止痙之功效。其藥性可達於腦,對於治療風邪入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通經活絡: 蜈蚣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定風丹中加入蜈蚣,可有效治療因風邪所致的各種疾病。
定風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全蠍味辛、鹹,性平,入肝、腎經。其具有較強的鎮靜、抗驚厥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眼花、肢體麻木、口眼歪斜、抽搐痙攣等症狀,與定風丹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 通絡止痛:全蠍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因風邪阻滯經絡而引發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定風丹的臨牀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風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初生小兒綿風」,其證特徵為「逐日抽掣,綿綿不已」,即小兒持續性輕微抽搐,發作頻繁但症狀不甚劇烈。古稱「綿風」,近似於現代所述新生兒驚風或輕度癲癇樣發作。此證多因風邪內動、痰阻經絡或肝風未靖所致,常見於體弱嬰孩。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蜈蚣、全蠍(蟲類熄風)
- 蜈蚣「性善走竄」,全蠍「專入肝經」,二者皆為搜風通絡要藥,能平息內風、止痙攣。古人認為蟲類藥「以毒攻毒」,可深入經絡解除風邪引起的拘急抽搐。
生明乳香、生明沒藥(活血通絡)
- 乳香、沒藥相須為用,具活血化瘀、通利經脈之效。小兒「綿風」久發,恐有氣血瘀滯,此二藥可疏通經絡阻滯,助風邪外散。
朱砂(鎮驚安神)
- 朱砂「重可鎮怯」,清心火而安神魂。小兒驚風多伴神識不寧,朱砂能鎮靜定驚,配合蟲類藥強化止痙之效。
配伍特點與療效機理
- 動靜結合:蜈蚣、蠍子動而搜風,乳香、沒藥行散活血,朱砂靜而鎮驚,共奏「動靜相制」之功。
- 內外兼治:既祛經絡風邪(外),又調肝心安神(內),尤其針對小兒「肝常有餘」之體質,平肝熄風為主軸。
- 劑型優勢:粉末狀易於嬰兒吞服,且少量頻服(一日五次)符合小兒用藥「輕靈持久」原則。
臨床驗證邏輯
案例中「服之立止」顯示此方對急性抽搐有速效,推測其迅速抑制神經異常放電(現代觀點)。而「永未再犯」可能反映藥物調節了體質性因素(如風痰內蘊)。古籍強調「煮湯劑送服」加強療效,暗示此丹為治標核心,需配合湯藥調本(如健脾化痰、養陰柔肝等)。
總結
定風丹以蟲藥熄風為主導,結合行血、鎮驚,形成「止痙-通絡-安神」三層次作用,契合小兒綿風「風動-血滯-神擾」的病理鏈。其簡便廉驗之設計,體現古人對嬰兒驚風證治的實用思維。
傳統服藥法
生明乳香3錢,生明沒藥3錢,朱砂1錢,全蜈蚣(大者)1條,全蠍1錢。
上為細末。
每服分許,小兒哺乳時置其口中,乳汁送下,每日約5次。
綿風:獻縣劉姓之嬰孩,抽綿風不已,夜半詢訪,知病危急,適有按小兒風證方所制定風丹,與以少許,服之立止,永未再犯。
能因證制宜,再煮湯劑以送服此丹,則尤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定風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明乳香3錢,生明沒藥3錢,朱砂1錢,全蜈蚣(大者)1條,全蠍1錢。 主治:初生小兒綿風,其狀逐日抽掣,綿綿不已,亦不甚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