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金牙散

SHU JIN Y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胃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4%
肺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1%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0%
膽經 0%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蜀金牙散

蜀金牙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鬼疰風邪、鬼語屍疰、或在脊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意志不定、面目脫色、目赤鼻張、脣焦、爪甲黃等主治功效。

蜀金牙散由蜈蚣、附子、人參、徐長卿、斑蝥、雄黃、桂枝、鬼臼、葛根、川芎、石長生、花椒、大黃、甘草、蛇蛻、露蜂房、珍珠、硃砂、烏頭、石膏、蕪荑、鬼箭羽、藜蘆、雷丸、乾漆、龜板、川貝母、牛黃、桔梗、芒硝等藥材組成。

蜈蚣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的功效。

徐長卿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的功效。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的功效。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

鬼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的功效。

石長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花椒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的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蛇蛻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露蜂房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殺蟲、止癢、活絡止痛、清熱解毒、治眼疾、治毒蟲蜇咬等多種功效。

珍珠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的功效。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的功效。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蕪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鬼箭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

藜蘆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的功效。

雷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乾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龜板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的功效。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芒硝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蜀金牙散的用法是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次。

蜀金牙散的禁忌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不宜服用。

傳統服藥法


上為散。
每服1刀圭,食前酒調下,1日2次,不知稍增之。有蟲隨大小便出。
忌豬肉、冷水、生蔥、海藻、菘菜、生血、狸肉。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蜈蚣、附子、人參、徐長卿、斑蝥、雄黃、桂枝、鬼臼、葛根、川芎、石長生、花椒、大黃、甘草、蛇蛻、露蜂房、珍珠、硃砂、烏頭、石膏、蕪荑、鬼箭羽、藜蘆、雷丸、乾漆、龜板、川貝母、牛黃、桔梗、芒硝等28味中藥組成。

蜈蚣、附子、人參、徐長卿、斑蝥、雄黃、桂枝、鬼臼、葛根、川芎、石長生、花椒、大黃、甘草、蛇蛻、露蜂房、珍珠、硃砂、烏頭、石膏、蕪荑、鬼箭羽、藜蘆、雷丸、乾漆、龜板、川貝母、牛黃、桔梗、芒硝等均具有祛風散寒、解毒消腫的功效。

因此,本方具有祛風散寒、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鬼疰風邪、鬼語屍疰,或在脊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意志不定,面目脫色,目赤鼻張,唇焦,爪甲黃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蜀金牙散,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深師方》。 組成:金牙1分(研),蜈蚣(炙)1枚,蜥蜴(石上者,炙)1枚,附子(炮)1枚,人參4分,蜣螂7枚(炙),徐長卿14枚,芫青(炙)14枚,斑蝥(去翅足,熬)14枚,雄黃1分(研),桂心4分,鬼臼2分,野葛1分(炙),毒公3分,川芎2分,石長生2分,椒(去汗目)2分,大黃2分,甘草(炙)2分,蛇蛻皮(炙)2分,露蜂房(炙)2分,曾青(無,藍青代,别研)2分,真珠(别研)2分,丹砂2分,鬼督郵2分,烏頭(炮)2分,狼毒2分,石膏5分(研),藘茹1分,蕪荑2分,鬼箭2分,藜蘆(炙)2分,鸛骨(炙)2分,雷丸2分,乾漆(熬)2分,龜甲(炙)2分,狼牙4分,亭長7枚(炙),貝母2枚,凝水石5分,牛黃(别研)4分,胡燕屎4分,桔梗3分,鐵精1分(研),消石2分(研)。 主治:鬼疰風邪,鬼語屍疰,或在脊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意志不定,面目脫色,目赤鼻張,唇焦,爪甲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