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風浸劑
E ZHANG FENG JIN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鵝掌風浸劑中包含斑蝥,主要是因為斑蝥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能夠有效地治療皮膚病和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斑蝥含有的有效成分,如蝥毒素,能促使血液流通,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幫助改善因風濕或血瘀引起的皮膚病變,對於鵝掌風這一病症的治療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此外,斑蝥具有驅風散寒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該病症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因此,將斑蝥納入鵝掌風浸劑的組成中,能夠增強其療效,使之更為全面,對於合併風、寒、濕等不同病因的情況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由於斑蝥的毒性,使用時需格外注意劑量和禁忌,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確保用藥安全。
鵝掌風浸劑中包含蜈蚣,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痛的功效。蜈蚣性寒,味辛,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僵硬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鵝掌風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症狀包括手足掌部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糜爛、結痂等,伴有瘙癢、疼痛等。蜈蚣在方劑中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消炎止癢的作用,幫助緩解鵝掌風的症狀。
鵝掌風浸劑是一種傳統中醫用於治療皮膚病,尤其是真菌感染如足癬的方劑。在古代,由於對藥物成分及作用機制的了解有限,許多方劑會採用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成分,如砒霜(信石)。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其具有劇毒,但在微量下卻有殺菌、抗寄生蟲和抗癌等效果,因而被古人視為一種強效的殺菌劑。在鵝掌風浸劑中添加砒霜,主要是利用其殺菌特性來抑制或消滅導致足癬的真菌,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現代醫學認為使用砒霜風險極高,因為其毒性可能造成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當今臨床治療已極少使用含砒霜的藥物,轉而尋求更安全有效的療法。在應用傳統方劑時,必須謹慎評估其安全性,並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進行適當調整。
鵝掌風浸劑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消腫止痛:樟腦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功效,可有效緩解鵝掌風帶來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患處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代謝。
二、止癢殺菌:樟腦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助於抑制鵝掌風的病原菌,減輕瘙癢症狀,並預防感染的發生。
因此,樟腦在鵝掌風浸劑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緩解症狀,促進康復。
鵝掌風浸劑中加入白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笈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鵝掌風為一種皮膚病,多因濕熱蘊結,毒邪侵犯所致,而白笈能清熱解毒,消散濕熱,從而減輕鵝掌風的症狀。
- 活血化瘀,止癢止痛:白笈亦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同時,白笈還能止癢止痛,緩解鵝掌風帶來的瘙癢和疼痛感。
鵝掌風浸劑中加入羅漢松根皮,主要是由於其具有祛風止痛、活血消腫的功效。
羅漢松根皮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鵝掌風,又稱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伴隨發熱、口瘡、手足疼痛等症狀。羅漢松根皮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同時也能止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治療鵝掌風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鵝掌風浸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 瀉熱解毒、涼血止痛 的功效。
鵝掌風,又稱掌蹠膿皰病,是一種慢性皮膚病,表現為手掌或足底出現膿皰、紅腫、疼痛等症狀。中醫認爲,本病多因溼熱蘊結、血燥生風而致。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破瘀通便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緩解鵝掌風的紅腫、疼痛等症狀;其苦寒之性可涼血止痛,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鵝掌風浸劑中加入大黃,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改善鵝掌風的症狀。
鵝掌風浸劑中加入馬錢子,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興奮神經作用。馬錢子含有的士的寧,可以刺激脊髓運動神經元,增強肌肉的收縮力,達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鵝掌風,又稱手足徐緩症,是一種以手足麻木、疼痛、無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馬錢子在方劑中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進而達到治療鵝掌風的目的。
然而,馬錢子性寒,且毒性較強,需要嚴格控制用量,避免出現中毒現象。
主治功效
鵝掌風浸劑 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斑蝥、蜈蚣、砒霜、樟腦、白笈、羅漢松根皮、大黃、馬錢子等多種中藥組成。該方劑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利水消腫、通經絡等功效,主治手癬,即現代醫學中的「汗皰疹」。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等癥;瘀血腹痛、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風濕痛、神經痛等;牛皮癬、顏面神經麻痹、劇烈頭痛等。斑蝥外用,療效顯著,但應注意其毒性,不可內服。
蜈蚣:主入肝腎經,既平肝熄風,又能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蜈蚣性辛、溫、微有毒,入藥後性溫,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蜈蚣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以及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脈拘急等疾病。但毒性劇烈,使用務必謹慎,以防中毒。
砒霜:又名信石、曾青,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同時也具有藥用價值。中醫理論認為,砒霜具有驅蟲殺蟲、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蟲積腹痛、水腫脹滿、驚癇痰火等症狀。但由於砒霜毒性劇烈,使用不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樟腦:是一種天然藥物,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其功效主要包括:開竅醒神,可主治熱病神昏、中惡猝倒、痧脹吐瀉腹痛等症;利水消腫,能通竅除濕,利水消腫,消腫止痛;驅蟲殺蟲,能「驅蟲殺蟲」、透皮止癢;外用,具有消炎、止痛、止癢、殺蟲的作用。
白及: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白及能促使血小板聚集,適用於經期、創傷性出血。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以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促進血栓形成,促進凝血,加快血液凝固。白及為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能滋養肝腎,補血止血,兼具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活化氣血之功,常被用於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瘀血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馬錢子:是一種中藥,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化積、散結、利水消腫、通經絡、外用、通絡止痛、散結消腫、解毒等功效。馬錢子中的生物鹼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病毒,緩解炎症。同時,馬錢子中的生物鹼成分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馬錢子有毒,內服不當可引起中毒,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總結:中藥方劑「鵝掌風浸劑」是一種複方製劑,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利水消腫、通經絡等功效,主治手癬,即現代醫學中的「汗皰疹」。該方劑在臨牀上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但由於其中含有毒性成分,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斑蝥1克,蜈蚣4條,砒霜3克,樟腦9克,白及9克,土槿皮9克,大黃9克,馬錢子9克。
上為細末,用米醋1000克,浸泡四十二小時後,即可應用。
將患手(足)浸入藥液,初次每日浸5-10分鐘,2-3天後逐漸延長,每日浸1-2小時,連用2-15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鵝掌風浸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斑蝥1g,蜈蚣4條,砒霜3g,樟腦9g,白及9g,土槿皮9g,大黃9g,馬錢子9g。 主治:手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