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胡索散
YUAN HU SU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氏集驗方》卷三引朱仁卿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熱 (3.4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元胡索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主治血瘀: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元胡索散主要用於治療胸腹疼痛、血瘀經閉等症,延胡索作爲方中主要藥材,可有效改善血瘀,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材:元胡索散中除了延胡索,還包含其他藥材如川芎、桃仁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延胡索與其他藥材相互配伍,協同作用,能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元胡索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止痛: 全蠍性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元胡索散主治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 祛風定驚: 全蠍具有較強的鎮靜安神作用,能平息肝風,鎮定驚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肝風內動、手足抽搐等症狀,提升療效。
因此,全蠍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元胡索散的止痛效果,也能加強其祛風定驚作用,使之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元胡索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腸氣痛」,屬中醫疝氣範疇,多因寒凝肝脈或氣滯血瘀所致,表現為少腹絞痛、陰囊墜脹等。元胡索散以溫通散結、行氣止痛為核心,符合古代對疝痛「不通則痛」的病機認識,其溫酒送服更助藥力直達下焦。
組成與治療原理
元胡索(鹽炒):
- 鹽炒引藥入腎,增強走下焦之性,主行氣活血止痛,善治「一身上下諸痛」。其辛散溫通,能疏肝解鬱、散結滯,針對氣血瘀阻之疝痛。
- 現代觀點:延胡索含生物鹼(如延胡索乙素),具鎮痛與鬆弛平滑肌作用,可緩解腸痙攣與疝氣疼痛。
乾蠍(全蠍):
- 性辛平有毒,走竄力強,擅通絡止痛、熄風解痙,古代用於「疝瘕絞痛」。其通絡散結之效,助元胡索破滯氣、消瘀血,針對頑固性疼痛。
- 現代觀點:蠍毒肽可阻斷神經痛覺傳導,與元胡索協同增強鎮痛效果。
配伍邏輯
- 行氣與通絡並用:元胡索偏行氣分,乾蠍偏走血分絡脈,二者一氣一血,共破「氣滯血瘀」之疝痛病機。
- 溫通協同:鹽炒增溫下之效,溫酒送服助藥勢,契合「寒凝氣滯」的病機特點。全方簡峻,直攻痛所,體現「急則治標」思路。
推論延伸
此方若見舌暗脈弦緊(氣滯寒凝之象)效佳,若兼熱象(如舌紅苔黃)則需加味。其組方思路對後世活血止痛方(如失笑散)有啟發,體現「蟲藥通絡」與「氣分藥」結合的古典智慧。
傳統服藥法
元胡索(鹽炒)、乾蠍等分。上為細末。
溫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元胡索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三引朱仁卿方。 組成:元胡索(鹽炒)、乾蠍等分。 主治:小腸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