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全蟲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全蠍性寒,善於解毒消腫,並能通絡止痛。 全蠍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且能清熱解毒,治療瘡瘍腫毒。
- 全蠍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療效。 全蟲散通常配伍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的藥物,如蜈蚣、僵蠶等,全蠍的寒性可中和其他藥物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並能增強整體療效。
因此,全蠍在全蟲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全蟲散方劑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全蟲散旨在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全蟲散中添加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全蟲散多用於治療小兒麻痺、風濕痺痛等疾病,而杜仲的補肝腎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失養,達到強筋骨、緩解疼痛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全蟲散中通常會配合其他藥物,如全蠍、蜈蚣等,以達到驅風散寒、通絡止痛的效果。杜仲的補益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全蟲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全蟲散為外治方,傳統記載主「陰濕瘡」,此類瘡瘍多見於濕熱下注或陰部潮濕環境,症見皮膚糜爛、滲液、瘙癢難忍,屬中醫「濕瘍」「浸淫瘡」範疇。其病機多與濕毒蘊結、蟲淫作癢相關,而本方以燥濕解毒、祛風止癢為法,針對局部小面積頑固瘙癢而設。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全蠍(全蟲)
- 性辛平,有毒,歸肝經。
- 傳統用於「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外用可祛風止癢,尤善治風濕蟲毒所致皮膚頑癢。蟲類藥之走竄特性,能深入病所,抑殺濕瘍中之「蟲毒」(古人視搔癢為風毒或蟲邪所致)。
白礬(明礬)
- 性酸寒,具「燥濕收斂、解毒杀虫」之效。
- 本方以煅枯法製之,煅後收斂性增強,可乾涸瘡面滲液,抑制濕腐;其化學成分(硫酸鋁鉀)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濕瘍常見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符合古人「殺虫止癢」經驗。
冰片
- 性辛涼,清香走竄,外用能「清熱止痛、透皮引藥」。
- 助全蠍、白礬藥性滲透,並以涼感緩解灼癢,其揮發成分可局部輕微麻醉,達即時止癢效果。
組成邏輯與協同作用
- 燥濕解毒為本:白礬為主,針對濕瘡滲液之標,煅後更增燥性;全蠍攻毒為輔,直擊「蟲毒」病根,二者共成殺虫燥濕之力。
- 祛風止癢為標:全蠍通絡祛風,冰片辛涼透散,配伍後可疏透皮膚風熱鬱結,緩解搔癢。
- 外用直達病所:三藥皆為細末散劑,外敷患處,透過皮膚吸收直接作用,避開內服毒性,契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
現代應用推論
雖古籍載治「陰濕瘡」,然從組成推測,此方可適用於:
- 濕疹(尤滲出型)局部瘙癢
- 股癬、念珠菌感染等潮濕性皮膚病
- 神經性皮炎(風盛型)之角化瘙癢
方劑特色
以「煅礬」強化燥濕,搭配蟲藥祛風,佐冰片透皮,體現中醫外治「標本兼顧、速效止癢」思路,符合濕瘍「濕去癢自止」之理。因全蠍有毒,古法僅限外用,量少而效專。
傳統服藥法
全蠍15克,白礬62克,冰片3克。
將白礬入鍋內化開後,加入全蠍煅枯,待冷後,與冰片共為細末即成。
用於小面積奇癢不止,撒播,外敷藤黃軟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全蟲散有毒,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全蟲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全蟲散服用後,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濕疹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全蟲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全蠍15g,白礬62g,冰片3g。 主治:慢性濕疹。
全蟲散, 出處:《外科真铨》卷上。 組成:全蟲(酒洗,焙)3錢,元胡3錢,杜仲(炒)3錢。 主治:陰濕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