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紅散

YUAN 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肺經 18%
脾經 17%
腎經 10%
胃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3%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圓紅散方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
  2. 收斂生肌: 沒藥亦具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此特性與圓紅散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赤芍等相輔相成,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等。

圓紅散中加入細辛,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對於圓紅散所治之寒凝血瘀、經絡阻滯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細辛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細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功效,使療效更為顯著。例如,細辛與當歸、川芎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改善血脈運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圓紅散中包含桃仁,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微溫,入心、肺、大腸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除瘀血阻滯,從而緩解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另外,桃仁的潤腸通便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宿便,改善便祕等症狀。

因此,圓紅散中加入桃仁,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血瘀、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效果。

圓紅散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圓紅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 延胡索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經絡,解除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圓紅散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延胡索的這一功效可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圓紅散中加入降香,主要是基於其行氣止痛之效。

降香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胃脘疼痛、腹痛、跌打損傷等,降香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

此外,降香還能溫中止嘔,對於寒邪犯胃導致的嘔吐,亦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圓紅散中加入降香,可以更好地達到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治療目的。

圓紅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明目之功效。

白蒺藜性平味辛,入肝經,善於疏肝解鬱,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月經不調、目赤腫痛等症狀均有療效。

圓紅散以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症狀為主,白蒺藜加入其中,可起到疏肝理氣、行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圓紅散」由沒藥、細辛、桃仁、延胡索、降香、白蒺藜等六味藥組成,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清熱瀉火、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血氣鬱結不流通,導致痧症產生。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細辛性辛、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降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理氣行氣的功效。

白蒺藜性微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肝、祛風明目、利尿消腫的功效。

「圓紅散」六味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清熱瀉火之效,可改善血氣鬱結不流通,導致痧症產生的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圓紅散」常被用於治療痧症,痧症是一種中醫病證,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頭痛、肌肉痠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往往由於感受暑熱邪氣或寒邪所致。

「圓紅散」可通過活血化瘀、理氣行氣、清熱瀉火的功效,改善痧症的症狀,緩解患者的不適感,促進痧症的康復。

總之,「圓紅散」是一種有效的痧症治療方劑,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理氣行氣、清熱瀉火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痧症的症狀,促進痧症的康復。

傳統服藥法


沒藥(置箸內,放瓦上,炭火炙去油,為末)3錢,細辛4錢,桃仁(去皮尖)1兩,玄胡索1兩,降香3錢,白蒺藜(搗去刺)1兩。
上為末。
每服1錢,紫荊皮湯溫服。
二十號損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絲四(《痧症全書》卷下)。方中桃仁、玄胡索用量原缺,據《痧症匯要》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圓紅散,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沒藥(置箸內,放瓦上,炭火炙去油,爲末)3錢,細辛4錢,桃仁(去皮尖)1兩,玄胡索1兩,降香3錢,白蒺藜(搗去刺)1兩。 主治:血鬱不散致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