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行吳宮散

令行吳宮散

LING HANG WU G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2%
心經 16%
胃經 13%
脾經 12%
膽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令行吳宮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荊芥,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並有助於驅散外邪,促進機體恢復。
  2. 通竅止痛,利濕止癢:荊芥還具有通竅止痛、利濕止癢的作用。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鼻淵流涕、皮膚瘙癢等症狀,荊芥可以有效改善。

總之,令行吳宮散中加入荊芥,是為了充分發揮其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通竅止痛、利濕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令行吳宮散」中包含「硼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
  2. 消腫止痛:硼砂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因此,「令行吳宮散」中加入「硼砂」是爲了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然而,硼砂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並應遵醫囑服用。

令行吳宮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方中若出現熱毒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冰片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2. 開竅醒神:冰片芳香走竄,能通竅開竅,醒神止痛。方中若出現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情況,冰片可透過其芳香走竄之性,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提高患者清醒意識。

令行吳宮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配合,加強活血化瘀之效。
  2. 止痛安神: 沒藥亦有止痛安神的作用,能緩解疼痛,安撫心神,與方中其他鎮痛安神藥物如甘草、白芍等共同作用,增強鎮痛效果,並有助於患者情緒穩定。

令行吳宮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其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如乳香醇、乳香酸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瘀血阻滯,達到活血化瘀之效。此外,乳香還有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故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令行吳宮散以乳香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療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令行吳宮散中包含黃芩,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針對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小便短赤等症狀。
  2. 解毒消腫:黃芩有較好的抗炎解毒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並促進組織修復,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之,黃芩在令行吳宮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令行吳宮散中含有延胡索,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其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疏肝解鬱:延胡索還可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吳宮散所治病症常伴有肝氣鬱結、情緒不暢等情況,延胡索的加入可幫助舒緩肝氣,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目的。

令行吳宮散中加入薄荷,主要考量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止痛、透疹解毒等作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咽痛、鼻塞等症狀。薄荷的加入,可以清解表邪,疏散風熱,緩解患者的頭疼、發熱等不適,同時亦可利咽止痛,改善咽喉腫痛。

此外,薄荷亦可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散熱解表,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熱症。因此,令行吳宮散中加入薄荷,是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稱:令行吳宮散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用於「經水不調」及「喉痛」,且病證「無表裏」(即無明顯外感或內傷的複雜病機)。其作用為「調經」與「吹喉」,顯示其兼顧婦科月經不調與咽喉局部病證的雙重功效。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荊芥(炒黑)2錢

    • 炒黑後偏於止血、調理血分,能疏風理血,適用於經水不調伴輕微血瘀或血熱者。
  2. 硼砂5錢

    • 清熱解毒、化痰利咽,為咽喉腫痛要藥,外用吹喉可直接作用於局部,消炎止痛。
  3. 冰片2分

    • 辛香走竄,清熱開竅,局部用於咽喉可快速緩解疼痛腫脹,內服則助他藥透達血分。
  4. 制沒藥1錢、制乳香1錢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二者相須為用,調理經血不暢,兼能消咽喉腫痛(血行則腫消)。
  5. 胭脂1錢

    • 傳統用於活血散瘀,或作賦形劑,助藥力外敷或吹喉時附著黏膜。
  6. 黃芩3錢

    • 清上焦熱,尤其肺胃鬱熱所致咽喉痛,兼能涼血調經,防血熱妄行。
  7. 延胡索(炒)1錢半

    • 行氣活血止痛,針對經水不調之腹痛或喉痛伴氣滯血瘀者。
  8. 薄荷4分

    • 宣散風熱、利咽透竅,助硼砂、冰片宣透咽喉鬱熱,兼疏肝解鬱以調經。

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 調經機制
    以荊芥、乳沒、延胡索為主,活血行氣兼疏風,適合輕度血瘀或肝氣不舒之經水不調;黃芩清熱防血熱,薄荷疏肝,共奏調和氣血之效。
  • 喉痛機制
    硼砂、冰片、薄荷直接清利咽喉,乳沒活血消腫,黃芩清熱,全方側重「清熱化痰、活血消腫」,對咽喉腫痛(如乳蛾、喉痹)有局部消炎之效。
  • 雙效結合原理
    古人認為「咽喉為經脈所過」,尤其肝肺經絡與衝任相關,本方通過疏肝清肺、活血調經,間接改善咽喉氣血瘀滯狀態,體現「上病下取」與「內外同治」思路。

總結
此方以「清熱活血」為核心,外治喉痛以局部清散為主,內調經血以行氣涼血為輔,構成內外並治的複合方劑。

傳統服藥法


荊芥2錢(炒黑),硼砂5錢,冰片2分,制沒藥1錢,制乳香1錢,胭脂1錢,黃芩3錢,延胡索1錢半(炒),薄荷4分。
調經。
吹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急性會厭炎

相同名稱方劑


令行吳宮散, 出處:《喉科種福》卷五。 組成:荊芥2錢(炒黑),硼砂5錢,冰片2分,制沒藥1錢,制乳香1錢,胭脂1錢,黃芩3錢,延胡索1錢半(炒),薄荷4分。 主治:調經。主治:經水不調,喉痛,證無表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