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葳散

ZI W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脾經 40%
心經 20%
肝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葳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紫葳散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當歸可補血行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痺痛。
  2. 和營止痛: 當歸能滋養營血,潤燥滑腸,有助於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筋骨疼痛。同時,當歸也能緩解因血瘀所致的疼痛,進一步提升療效。

紫葳散中加入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消積化滯: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紫葳散主要用於治療癥瘕積聚、腹痛拒按等症,而莪朮可有效化解積滯,緩解腹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活血化瘀: 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紫葳散中常配伍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桃仁等,莪朮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癥瘕積聚的消散。

主治功效


紫葳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莪術:行氣化瘀、消腫解毒。
  • 紫葳:清熱涼血,破瘀通經。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 赤芍:活血祛瘀,清熱涼血。
  • 白芷:祛風散寒,止痛。
  • 玄胡索: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 劉寄奴:破血通經,消癥散結。
  •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古籍記載主治:

  • 婦人、室女月候不通。
  • 臍腹㽲痛。
  • 一切血疾。
  • 經水不來,發熱腹脹。

治療原理分析:

紫葳散主要針對血瘀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從古文記載和方劑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活血化瘀:方中當歸、莪術、赤芍、劉寄奴、丹皮、紅花、紫葳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中赤芍、丹皮、紫葳同時具有涼血之功。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以疏通血脈,消除瘀血,改善血液循環,是治療血瘀證的核心。

  2. 行氣止痛:莪術、玄胡索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配伍活血藥物,可加強止痛效果。而痛經、臍腹疼痛等症狀多與氣滯血瘀相關,行氣活血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3. 溫經散寒:方中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針對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療效。白芷亦有祛風散寒之功。

  4. 調和氣血: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在方中起到調和氣血的作用。整個方劑以活血化瘀為主,兼以行氣、溫經,使氣血調和,經脈通暢,從而達到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的目的。

  5. 針對不同類型經閉

    • 對於 “血滯” 型的經閉,紫葳散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使經血得以順利排出。
    • 對於 “血枯” 型的經閉,紫葳散在活血通經的同時,當歸又具有補血之功。但需要注意,對於血枯經閉,單純活血化瘀可能療效欠佳,還需結合補益氣血的方藥,如四物湯、八珍湯等。

總結:

紫葳散是一個以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通過活血、行氣、溫經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治療因血瘀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臍腹疼痛等症狀。它體現了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治療原則,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方劑出處和演變:

紫葳散最早見於宋代《雞峰普濟方》,後世醫家如李梃在《醫學入門》中也有記載和發揮,並指出其可以治療血臟虛竭,經候不調,或繼續不來,或積瘀塊,腰腹痛,肢體瘦弱等症。沈金鰲在《婦科玉尺》進一步明確了其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現代應用:

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紫葳散中的多個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這也進一步支持了其臨床應用的科學性。

希望以上分析對您理解紫葳散的主治功效有所幫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紫葳東引根(淩霄花根是也,炙,銼)。 主治:風,腰腳不隨。身上遊風疹毒。

紫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一。 組成:紫葳(去心,瓦上焙,淩霄花是也)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主治:風瘙癮疹。

紫葳散,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紫葳2兩,當歸1兩,蓬莪朮1兩。 主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臍腹(疒丂)痛,一切血疾。

紫葳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淩霄花半兩(取末),硫黃1兩(别研),膩粉1錢,胡桃4枚(去殼)。 主治:肺有風熱,鼻生齄皰。

紫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紫葳(淩霄花是也)1兩,海藻(洗去鹹,焙)1兩,瞿麥穗1兩,牡蠣(煅,研成粉,左顧者真)1兩,甘草(炙)1兩。 主治:項上瘰癧,如棗李核者。

紫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紫葳(淩霄花是也)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大麥糵(炒)1分,大黃(銼,炒)1分,沒藥1分,桂(去粗皮)1分,川芎1分。 主治:通經止痛。主治:室女月水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