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粉草膏

炙粉草膏

ZHI FEN CAO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33%
脾經 33%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炙粉草膏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之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炙粉草膏多用於外傷、跌打損傷等症狀,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加速傷口癒合。
  2. 補血益氣:當歸亦有補血益氣之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促進病患康復。

總而言之,當歸在炙粉草膏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補血益氣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和患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炙粉草膏」主治「懸癰已成,服藥不得內消者」。懸癰為中醫外科病名,指生於會陰部位的癰疽(多屬現代醫學之肛周膿腫或會陰部感染)。此方針對癰瘡已成形,但服一般內消藥無效者,具「托毒外出」之效,能促使未潰者消散、已潰者排膿、潰後收口生肌,體現中醫「托里透膿」的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粉草(炙甘草)

    • 製法特殊,以反覆浸、焙三次,取其「緩和藥性、增強補益」之功。甘草生用清熱解毒,炙後偏重補脾益氣,此處經三次焙製,可能強化了「托毒不傷正」的特性。
    • 《本草綱目》記載甘草能「主治癰疽瘡瘍」,其甘草酸成分具抗炎作用,而反覆炙製可能促進其多糖類物質釋放,增強免疫調節功能,助身體對抗感染。
  2. 當歸身

    • 專用當歸身,取其「補血和血」之功,而無當歸尾破血之性,符合癰疽後期需養血生肌的需求。
    • 當歸含揮髮油及阿魏酸,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與甘草配伍形成「氣血雙調」之勢,既補益氣血以托毒,又活血通絡以消癰。
  3. 配伍與煎服法

    • 兩藥比例1:1,水酒同煎,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病所。
    • 「慢火煎稠膏」使有效成分濃縮,適用於慢性潰瘍或遷延不愈的癰瘍,體現「緩治久病」的原則。
    • 空服熱酒送服,利用酒的行散之力,增強活血托毒之效,符合《理論駢文》「凡潰瘍屬虛者,宜借酒力以行藥勢」之說。

【推論可能功效機制】
此方通過「補氣血、托毒邪」的雙向作用:

  • 免疫調節:甘草多糖與當歸多糖可能協同激活巨噬細胞,提升吞嚥病原體能力,助「內消」。
  • 促進修復:當歸促進微循環,加速潰瘍周邊新生肉芽組織形成,助「即斂」。
  • 抗炎緩痛:甘草次酸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腫痛,符合「未成即消」的描述。

總結而言,炙粉草膏以簡馭繁,體現中醫「扶正祛邪」核心思想,針對氣血不足、邪毒纏綿之懸癰,從根本調理而非一味攻伐,此或為其「消、潰、斂」三階段皆效的關鍵。

傳統服藥法


大粉草(用長流水浸透,炭火上焙乾,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3兩,當歸身3兩。
上用水3碗,慢火煎至稠膏,去滓再煎,稠厚為度。
每日3錢,無灰好熱酒1大杯化膏,空心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既潰者即斂。
大粉草膏(《瘍醫大全》卷二十三)、炙粉甘草膏(《壽世新編》卷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炙粉草膏, 出處:《外科正宗》卷九。 組成:大粉草(用長流水浸透,炭火上焙乾,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3兩,當歸身3兩。 主治:懸癰已成服藥不得內消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