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莪湯

蓬莪湯

PENG 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肝經 32%
心經 23%
腎經 10%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蓬莪湯方劑中含有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積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之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莪朮能有效改善。蓬莪湯中常配合其他消積藥物,如檳榔、厚朴等,共同發揮消積止痛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塊等病症,莪朮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蓬莪湯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

蓬莪湯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瘡瘍久潰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蓬莪湯本身也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加入沒藥可以增強其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蓬莪湯中其他藥材如乳香、川芎、當歸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沒藥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增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蓬莪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當歸被譽為“女性的參”,其主要功效在於補血和調經。根據中醫理論,氣血的充盈對於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治療與血虧或氣虧相關的症狀中。

在蓬莪湯中,當歸能夠滋補肝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增強身體的整體抵抗力。對於出現疲勞、面色蒼白等虛弱症狀的人來說,當歸的加入能有效改善這些不適。另外,當歸還具有一定的調理月經功能,對於女性而言,能夠調和生理週期,幫助恢復健康。

綜合來看,當歸的使用不僅增強了蓬莪湯的補血效果,還能在調理生理及增強身體免疫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這一方劑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蓬莪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主要適應症:本方主治「傷撲疼痛」,即因跌打損傷、撞擊瘀血導致的局部疼痛。
  2. 功效重點
    • 活血化瘀:針對跌打損傷後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之症。
    • 行氣止痛:緩解因血瘀氣滯所生的疼痛。
    • 消腫療傷:促進瘀血消散,輔助損傷修復。

二、組成分析與用藥邏輯

  1. 莪朮(5錢)

    • 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
    • 作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擅長破除頑固瘀血與滯氣,推動氣血運行。
  2. 沒藥(1兩)

    • 性味苦、平,歸肝經。
    • 作用:活血散瘀,消腫定痛,尤其針對跌損後瘀血腫痛,能直接緩解局部疼痛。
  3. 當歸(1兩半)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作用: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既能助莪朮、沒藥化瘀,又可養血以防攻逐太過,使祛瘀不傷正。

三、配伍原理與治療思路

  1. 破瘀與養血並行
    • 以莪朮、沒藥為主力破血逐瘀,當歸輔佐養血,避免耗傷陰血,體現「攻補兼施」之法。
  2. 氣血同治
    • 莪朮行氣破血,沒藥活血散瘀,當歸調和氣血,三者協同改善「氣滯血瘀」核心病機。
  3. 劑型靈活適應症狀
    • 粗末煎服適合慢性調理,細末熱酒送服則加強溫通之力,用於急性疼痛。

四、推論潛在應用

本方雖明言治「傷撲疼痛」,然其組成邏輯亦可延伸於:

  • 婦女氣滯血瘀之痛經、閉經(當歸調血,莪朮破瘀)。
  • 癥瘕積聚(莪朮消積,沒藥散結)。
    惟需依具體體質加減,此為古方活用之例。

總結

蓬莪湯以破血、活血、養血三層次用藥,結構簡潔而兼顧標本,體現中醫「化瘀不傷正」的治療智慧,適用於瘀血實證為主之痛症。

傳統服藥法


莪朮5錢,沒藥1兩,當歸1兩半(一方無沒藥)。
上為粗末。
每服2錢,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若為細末,熱酒調下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蓬莪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一。 組成:莪朮5錢,沒藥1兩,當歸1兩半(一方無沒藥)。 主治:傷撲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