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藥自然銅散
MEI YAO ZI RAN T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九引《危氏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偏熱 (1.86)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4%
腎經 23%
脾經 21%
心經 21%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沒藥自然銅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補血調經: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傷口癒合。方中以沒藥、自然銅等藥物治療外傷,而當歸可輔助活血化瘀,使藥效更顯著,並有助於傷後氣血恢復。
- 配合方中其他藥物: 方中以沒藥、自然銅等藥物治療外傷,而當歸則可與之相配合,起到協調藥性、提高藥效的作用。例如,當歸可以緩解沒藥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沒藥自然銅散中含有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促進創傷癒合: 沒藥還具有促進創傷癒合的功效。其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並可預防感染。
因此,沒藥在沒藥自然銅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的常用藥材。
「沒藥自然銅散」方劑中加入「自然銅」,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自然銅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清熱解毒,抗菌消炎: 自然銅亦具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之效。其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對於傷口感染、炎症反應等問題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自然銅在「沒藥自然銅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並預防感染。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沒藥自然銅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折骨傷筋,痛不可忍」,為古代治療外傷骨折、筋傷疼痛之方劑,針對局部瘀血阻滯、氣血不通所致劇痛。其功效主要在於 活血化瘀、接骨續筋、消腫定痛,藉酒調服以助藥力運行,外用手法按摩痛處,促進氣血疏通,內外兼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當歸(半錢)
- 作用:當歸為血中氣藥,性溫味甘辛,能 補血活血、散瘀止痛,尤擅調理跌打損傷後之血虛血瘀。
- 配伍意義:骨折筋傷後,局部氣血俱損,當歸既能補益營血,防止瘀久耗血,又可協同沒藥、自然銅增強化瘀之效,避免攻邪過猛傷正。
2. 沒藥(半錢)
- 作用:沒藥苦平,專入血分,長於 散瘀血、消腫痛,為傷科要藥。其性走竄,能破滯血而生新血,促進損傷修復。
- 配伍意義:針對「痛不可忍」之證,沒藥直接作用於瘀阻經絡,與當歸相配,一散一補,瘀去而血不傷;與自然銅同用,強化接骨續筋之效。
3. 自然銅(1錢,煅製醋淬)
- 作用:自然銅辛平,主入肝經(肝主筋),經火煅醋淬後,增強 續筋接骨、散瘀止痛 之能。古代視其為「接骨之神藥」,能促進骨折癒合。
- 煅製原理:醋淬可使礦物藥質地鬆脆,利於有效成分溶出,且醋味酸收斂,助藥性直達筋骨,引瘀血外散。
4. 酒調服與手摩痛處
- 酒引藥力:酒性溫通,能助藥勢迅速達病所,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 外治配合:以手法按摩痛處,可活絡局部氣血,與內服藥協同,加速瘀散痛止。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 「破瘀—續筋—補血」 為核心:
- 攻邪:沒藥破血瘀,自然銅接筋骨,直接針對損傷病機。
- 扶正:當歸補血活血,確保化瘀不耗血,契合「瘀去新生」之理。
- 給藥設計:內服外摩結合,體現中醫「內外合治」思維,標本兼顧。
適用證候:須見局部腫痛青紫、按之痛劇、活動受限,屬瘀血實證為宜。若氣血極虛或新傷出血未止,則需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錢,沒藥半錢,自然銅1錢(火煅,醋淬為末,又用水飛過)。
上為細末。
以酒調服。仍以手摩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沒藥自然銅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引《危氏方》。 組成:當歸半錢,沒藥半錢,自然銅1錢(火煅,醋淬爲末,又用水飛過)。 主治:折骨傷筋,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